我們身邊總有一些心直口快的朋友,或者是,我們也可能會有話說得太快的時候,一句話到底要怎麼講,才不會惹人嫌呢?
§ 直腸子的阿賢
濟公師父說:
「上次我們講到阿蘭看狗回俗的故事裡,有一個人跟阿狗說,廚房大灶的煙囱不能做直的,否則明天會發生火災,這一句話讓阿狗覺得這人是在觸他的霉頭,阿狗一氣之下就把這個人趕了出去。
這個人啊,名字叫做阿賢,村民之中只有他被趕了出來,他只好一個人在路邊悶悶的走著,濟公師父這時經過問他:『阿賢啊,你怎麼一個人在這裡啊。』
阿賢說:『師父啊,我覺得好奇怪啊,每次我好心給別人一些忠告,結果別人都不接受我的意見,就像阿狗員外家的煙囱不改彎的話,真的是會引起火災啊,結果他說我詛咒他,還把我趕了出來,害我的心情好差好委屈。
好像前面這戶養鵝人家,他們家的水池這麼小,卻養了這麼多隻鵝,這樣子不好啊。』,話才剛說完,他就走上前去,對著養鵝人家的主人喊說:『我說啊,你們家地這麼小,卻養了這麼多隻鵝,這樣明天牠們很容易生病死光光啊,要小心啊。』
那主人氣得說:『什麼!!我這麼多鵝終於養大了,明天一早就要載出去賣,你居然說牠們會死光光!!』,主人氣得拿起了鋤頭要把阿賢打一頓,還好阿賢跑得快,濟公師父也只好跟著阿賢一起跑,跑得是上氣不接下氣,真是倒楣。
阿賢又抱怨了:『師父啊,你看看,我明明講的都是重點,為什麼他們都要打我呢?』
濟公師父聽了,也只能直搖頭。
阿賢又拉著濟公師父去一間麵攤吃麵,才剛坐下,阿賢又說了:『師父啊,我跟你說,你看這裡蒼蠅這麼多,這攤麵一定不好吃啊。』
濟公師父說:『那要怎麼辦呢?師父肚子餓了啊。』
阿賢說:『我知道附近有一間麵店好吃,我帶師父去。』,就拉著濟公師父離開了。
才剛剛離開麵店,阿賢說:『師父啊,我這次學乖了,沒有跑去跟老闆說他店裡的蒼蠅太多哦。』,濟公師父只是一臉苦笑,不知道說什麼好。
§ 一句好話的分別
走沒多遠,來到另一間麵店,拉著濟公師父坐下後,阿賢說:『師父啊,這間店的東西很好吃,麵的湯頭是用豬大骨熬出來的清甜,沒有放味素,師父你吃看看,真的好吃啊。』
麵送來後,濟公師父吃了幾口麵,喝了一口湯,誇獎這湯頭的確不錯。
阿賢這時得意的說:『對吧,這家店的湯頭喝起來真的很甜,就好像加了味素一樣的甜。』
這句話剛好被麵店老闆聽到,老闆氣得罵他:『喂!!你在說什麼味素,我們店裡的湯頭哪裡有加味素啊,你這是要拆我的招牌嗎?』,一邊說一邊挽起袖子,做勢要打人的樣子。
濟公師父趕緊幫忙打圓場說:『哎呀,老闆你誤會了,他是說你們的湯頭都是用豬大骨下去熬的,所以你們的湯頭清甜,比加了味素的湯頭還好喝啊。』,聽到最後這一句話,老闆這才覺得釋懷,還特地送上一盤小菜招待濟公師父。
濟公師父對阿賢說:『哎呀,我說阿賢啊,跟你在一起好危險啊,三不五時就可能會被人打。』
阿賢說:
『哎呀,我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明明是一片好心啊,同樣在誇獎湯頭好喝,為什麼我講就會被打,師父講的話,卻可以讓老闆送您一盤小菜,這到底是為什麼啊?』
阿賢說的話,其實都沒有錯,但是講話的方式就不懂得用字的輕重,同樣的一件事,講話方式不同,得到的人心、得到的結果就是完全不同,這就是一句好話的分別。
§ 助人的動機
阿賢說:
『對了,師父啊,您今晚有沒有地方住啊?如果找不到地方住,可以來我家過夜,雖然您無依無靠,像是乞丐一樣,沒有關係啦,我們家不會嫌棄的啦。』
濟公師父聽了,沒好氣的回答說:『什麼無依無靠,師父是自由自在啊,還說師父像乞丐,你到底懂不懂得說話啊?師父還要擔心被你嫌棄,擔心沒有地方睡嗎?
哎呀,好啦,就去你家吧。』,濟公師父也懶得跟他計較,阿賢就這麼帶著濟公師父回家去了。
回到家裡,阿賢又說了:『師父啊,我們家很簡陋,雖然沒有像豬圈那麼糟糕,也沒有像豬圈那麼臭啦,師父您就將就一點吧。
然後跟師父介紹一下,我家的"柴耙"啊。』」,聽到這裡,聽眾們都笑得東倒西歪,這個阿賢講的話,真的是沒有一句話能聽的。
【台語教室】柴耙:用木材做成抓癢的耙子,也用來形容很兇的女人,而且通常是用來罵人,是很不文雅的一種說法,大家千萬別學啊。
師父繼續說:
「阿賢喊道:『柴耙啊,濟公師父來了,趕快煮個便菜招待師父吃啊。
把昨天晚上沒吃完的隔夜菜熱一下,還有昨晚的剩飯也拿去熬個粥給師父吃吧。』
濟公師父在一旁聽得傻了眼。
這個阿賢啊,講話就是這個樣子,但是說實在的,他的做事態度是相當的認真,阿賢是專門製造機器工具的師父,做出來的工具尺寸是分毫不差,但是呢,別人做一件工具只要三天,但是阿賢做一件工具卻要一個月。
所以,雖然工具品質好,客人也讚賞,但是做得太慢也賺不了多少錢,只能剛好勉強足夠家用而已。
阿賢的老婆這時過來了,她說:『師父啊,我等一下把剩菜剩飯熱一下,還有啊,我昨天撿了一顆蛋,這顆蛋好像是放了很久也沒人撿它,我看應該還能吃,我等等煮給師父吃啊。』,這個老婆講的話,居然跟阿賢一個調調。
其實這蛋只要沒壞能吃就好,又何必把蛋形容得這麼糟糕啊?濟公師父來到這對夫妻家裡,也是無計可施啊,只能無奈的笑一笑啊。
濟公師父一邊吃著飯菜,一邊想著:『哎呀,先過一晚再說吧,阿賢這對夫妻,要是不讓他們改變,這一輩子就難有出頭的日子啊。』
你們有沒有看到,濟公師父是怎麼照顧人心的呢?雖然別人說話不好聽,濟公師父還是一樣的熱情、樂心,一樣用愛心想著如何照顧別人,這就是濟公師父助人的動機啊。
濟公師父上床後,一邊睡一邊想著要怎麼改變阿賢,這時阿賢又來喊道:『師父啊,如果你內急的話,屋後豬圈旁的垃圾堆可以讓您方便啦,反正一樣臭啦,就直接在那裡方便就可以了。』
濟公師父聽不下去了,說:『好啦好啦!你別再說了啦~』,濟公師父實在是拿這個阿賢沒輒啊。」
雖然阿賢這麼不懂得說話,濟公師父一直都是笑笑帶過,沒有因為耳朵輕而改變了對阿賢的看法,更沒有責備阿賢,濟公師父知道阿賢的好意和耿直,仍然想著要幫助阿賢。
仔細聽聽身旁的人是如何說話的,我們身邊是不是也有著許多的"阿賢"呢?我們是不是用他們說的話去判斷這個人的好壞呢?會不會因為這樣而疏遠了一些心直口快的善人呢?
我們能夠在他們的話語中,看清楚他們的好意與動機嗎?能不能多一份耐心和愛心呢?
§ 一句好話挽人心
我們自己是不是有像"阿賢"的時候呢?
"哎呀,不好意思啦,我這個禮物是隨便買來送你的,你不要見怪啊。"
有時就是因為"客氣",而習慣說話貶低自己,反而讓別人感受不到我們的熱情和誠意,明明送禮是件好事,為什麼反而卻拉遠了彼此的距離呢?
"這個禮物是我專程跑了好幾間店,為你挑選的,希望你會喜歡。"
站在對方的角度,把自己的熱情和價值表達出來,這時的捧高自己,也等於在捧高對方,如此感受是不是就不一樣了呢?
說一句好話,讓別人開心,那是一種貼心,是為了讓自己與別人的心能夠相通,為了讓事情可以更順利的完成,這並不是虛偽,也不是為了私利的巴結,
挽人心,是為了要圓一份緣,為了要廣結善緣,然後能夠幫助更多的人,就像濟公師父幫助阿賢一樣,
既然存了一份善心,更要說一句好話,讓這份善心可以達成它的善意,別要白費了自己的一番好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