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師父說:「在信任之後,有了信服,然後才有幸福,之後就有了自然心。」
有的人會問我:『為什麼你對濟公師父的教導,可以這麼毫無懷疑的相信與跟隨。",那其實也是經歷了信任,轉為信服的過程,因為那一份幸福感,讓我的相信變得自然。
§ 母親的轉變
分享一下最近家母的經驗,她也是一個修道的人,長期在宮廟服務神明二幾年了。
去年八月,我的母親來與濟公師父結緣,那時是為了夫妻失和的問題而來的,那一次師父給了母親教導,讓母親明白了我們濟公師父的教導風格,也特地交代我要把師父說的話印出來,讓她可以仔細的讀。
後來,母親和父親還是常常為了一點小事吵架,母親會打電話來,怒罵父親過去做過的種種錯事,口氣總是非常的生氣,有一次,我忍不住提醒她,既然有心修道,為什麼不放下過去,好好的過現在的日子呢?
母親只是無奈的回答我:『我就是不聰明,我做不到啊,習性不是說改就可以改的啊。",後來也只能算了,畢竟母親年紀也大了,要她改個性的確是不容易啊。
就這樣過了一年多,
昨天,我打電話給母親,問到一些關於父親最近做的事情,本來以為她又會生氣,結果她只是笑著說:『沒關係啦,過去的事情就算了,反正都過去了,我也不想再跟他生氣了,也不想再罵他了,我每天就是用心煮菜給他吃,他都說好吃啊,如果沒有我,還有誰能夠像我這麼照顧他呢?』,母親開朗的聲音,簡直像是換了一個人。
我忽然想到,前幾天母親特地交代我,把師父的教導再印一份給她,字要印得大一點,還要幫她裝訂好,讓她方便閱讀。
於是,我把去年的筆記重新整理了起來,一字一字的重新閱讀,原來師父去年就在教導她如何戰勝習性,如何把照顧家庭,當做一個修煉,而母親真的願意開始做了。
看著父母吵了四十幾年,苦了這麼多年,母親終於開始放下她的情緒,而我也明白了什麼是信任轉為信服的幸福感,心裡滿是感動又感謝師父。
像這樣的靈感體驗,其實是不斷的發生在我和週遭的師兄師姐身上,所以對師父的著迷信服,早就是自然無心的一件事了。
師父去年給母親的教導,其實也是我們學習的過程中,需要面對的問題,學習其實沒有早或晚,不分老或少,更沒有聰明或是愚笨的問題,只有做或是不做的分別,家母的經驗,已經為我們說明了這一點。
為大家分享這一段教導。
§ 天筆不用待何時
我的母親,在宮廟修行這條路已走了二十幾年,平日總是盡心去做神明的事,但是修行之外,在家中與父親相處卻總是難免爭吵,這次來與濟公師父結緣,想要找到心中種種問題的答案,想要明白如何做,才能夠擺脫這些痛苦。
師父一見到我的母親,先問了一句話:
『天筆不用待何時?』,母親沒聽明白師父的意思,一臉疑惑。
師父說:
『你跟隨的主母神明有來和師父說過話了,所以要師父告訴你。
什麼是天筆?天筆就是文采之筆,就是開智慧之筆,如果你今天不想辦法使用它,要等待到何時才要用呢?所以,開智慧就是你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先要讓自己開智慧。
開了智慧之後,你的心裡才不會感到痛苦,說來你也是個辛苦的人,又是個修道之人,今天,因為神佛照顧你,要送你一句話,
心苦,不如行動,行動,不如安靜,
思考之心萬事起,思考之愛萬事來,
家庭溫暖才是重要啊,說到在家庭的修鍊,如果你修到家庭一團亂糟糟,這樣還叫做修鍊嗎?』,師父這幾句話,點出了母親心裡煩惱的重點,她點了點頭。
與其折磨自己心頭的苦,與其和自己心裡的情緒拉扯,還不如採取行動改變自己,
但是行動,不是貿然的行動,更不是貿然的用情緒說話,行動之前,要先讓自己靜下心來思考,
這顆心如果能夠開始思考,試著去參悟道理,就會明白要如何應對一切事情,就會知道如何找回心裡的慈愛與和善,
這樣,才能找回家庭的溫暖。
問問自己,是不是受夠了情緒的苦?
問問自己,天筆不用,更待何時呢?
放下情緒,就是啟動智慧的開始。
§ 習性如老虎,修行如打虎
師父接著說:
「哎,辛苦妳了,妳這一生的努力打拼,也讓妳體會到什麼叫做辛苦的感受,這樣的感受如心入道。
說到你追隨的主母啊,不管你想要怎麼做,其實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堅持到底的心,這顆心要堅強,不可以有怨嘆,
所謂是,怨嘆無了時,怨嘆失了德,怨嘆失了福,
就算你做了再多的功德,只要你一句怨嘆,那些福德就會全部被掃空了,千萬要記得,不要有怨。」
對別人的怨嘆,就是把主導生命的權力交給了別人,因為我們期待著別人的改變,然後我們才願意快樂。
怨嘆的心,會讓我們脫離不了情緒,也離開不了苦。
師父說:
「那麼你今天有什麼問題要問師父呢?」
母親回答:『要請師父為我指點迷津。』
師父點點頭說:
『指點是嗎?那麼師父打個比喻,在山上有一隻老虎,所以你平時總是不敢上山,
但是,今天為了家人,你必須要上山一趟,但是你的心裡又害怕老虎,在這進退兩難之間的感受,就好像是你這一輩子心裡的痛苦,想要前進,卻又不敢前進,想要後退,卻又無路可走,你要怎麼辦才好呢?
所以,師父要提醒你一句話,為什麼你要這麼害怕這隻老虎呢?你要面對心裡的恐懼,這老虎就是你的習性,所以你有幾個選擇:
第一, 我們要有實力打倒這隻老虎,也就是要培養自己的實力,所以要不斷的學習,不要害怕習性,更不要畏懼困難
第二, 我們可以和老虎成為朋友,你要明白如何接納自己的習性,不要討厭自己,不需要責備自己,更要接受已經發生的事情
第三, 我們要能知道老虎出没的時間,知道牠的習慣;所以,你要知道自己的習性在什麼時機、場合會發作,當你知道快要發作的時候,就要適時的拿出方法,控制自己,不要讓習性控制自己
既然有了動機要上山,就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上山,所以,許多的事情都要靠自己去學習模仿,你才會明白自己應該要如何做事情。」
不需要害怕面對習性,不需要否認它的存在,因為習性也是"我"的一部份,所以接納自我,包容自我,
學著與自己的習性共處,慢慢的調整,我們要當自己的主人,要當習性的主人。
面對習性,今天就開始,隨時可以開始,別再讓自己受這習性的苦。
§ 神明的暗示
師父說:
「修道的這條路,為神明服務,是不是很辛苦呢?」,
母親急著否認:『不會辛苦啊,我很喜歡為神明做事。』
師父說:
『說不會,都是騙人的,如果不覺得辛苦,你的心裡哪兒來的怨歎呢?雖然你是誠心為神明做事,但是在家庭生活之中,你的心裡都是怨歎。
師父教妳這麼回答吧:『跟隨神明做事,雖然是苦,但是這是我心甘情願,我甘願把痛苦轉變為自己的樂心。』
這樣的回答,說明了自己心態的轉變,師父為什麼一定要把苦說出來呢?因為跟隨神明一定有辛苦的地方,但是我們要學習轉苦為樂,不要怕苦。
這就是妳要學習的心態,不管自己做多少事情,不管付出多少,都要懷著一個感恩的心。
這就是師父的邏輯,雖然心裡有苦,但是我不會感到苦,因為我的心甘情願,做任何事情都能懷著樂心,以後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不管遇到什麼痛苦,我都會記得要快樂與感恩,自然會有快樂的心。」
說到苦,人們常常習慣的否認它,彷彿否認之後,它就不存在,在朋友面前努力維持笑容,強打起精神,但是心中的苦就像是根針插在心上,總是隱隱作痛著。
心中有苦說不出的時候,就算是再多的朋友陪在身旁,也會感到寂寞。
面對苦,如果懂得開導自己,轉化心裡的苦,就算是深夜獨自一人,也懂得享受一個人的自由自在,至少還有師父陪伴身旁。
師父說:
「跟隨神明當然是一件很好的事,神明會時時照顧妳,遇到事情時,神明會為妳化解,但是無法完全的避免,這一點你們要能明白。
在你們遇到事情時,神明只能給你們暗示,當你們遇到不曾發生的狀況時,就要靜下心來思考,是不是有什麼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只要你能靜心參悟,就會明白神明的暗示,神明不能明說,因為啊,這因果每一天都在改變,這世界每一天都在改變。』
神明的暗示,需要我們靜心的聆聽,師父的教導之中,有時聽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就是一個點醒。
不需要急著否認它,而是要試著去擁抱它,因為師父的點醒,並不是為了指責我們,更不是為了傷害我們。
每一個點醒,都不是為了指出錯誤,而是為了讓我們找到開悟。
別錯過了每一個開悟的機會。
§ 樂心透心涼
師父說:
「師父送你一首籤詩吧:
初來朝陽鳳凰尾,樂中磨光好心透,
龍鳳一來心透涼,花瓣飄揚過山嶺。」
籤詩的意思是這樣的:
一個人即使高貴有如浴火的鳳凰,在與別人相處時,也要保持清晨朝陽般的溫度,要以溫和待人,而不要灼傷別人。
人在世間的修行,總是磨難不斷,要用樂心轉化那些痛苦的念頭,用樂心去磨亮自己的心,讓痛苦直接穿透心頭,而不會在心裡停留。
保持這一顆心的涼爽與清明,參悟神佛的教導,感受有如龍鳳呈祥一般的幸福和快樂,能夠遠離人世的煩惱痛苦。
這時的心情,就好像花瓣輕輕的飄落,飛過了青翠山嶺,只有輕鬆自在的輕盈腳步。
母親回答:「謝謝師父,希望師父能讓我時時刻刻明白事理。」
師父說:
「你要讓自己穩下來,要記得自己的經驗,師父所要求的,都是要你們學習自己的經驗。
所謂神佛的準與不準,所謂真與假,其實都是別人的個人看法,不需要在意,我們只需要做自己的事情,依照我們所知道的,所確定的事情去做,這樣就足夠了。
其實,你的日子過得很辛苦,但是你自己知道苦嗎?
因為在修道的路上,沒有人可以教導你,引導你,在你身邊的人也無法幫助你,他們總是做些無謂的事情,說些沒有幫助的話,說到這裡,你今天來與師父結緣,你覺得師父如何呢?」
母親誠心的回答說:「師父是真的神佛。」
師父笑說:
「無所謂真假,師父就是如此而已,每天應該如何做事,師父總是照著應該有的規律去做,這一切都是自然之心啊。」
道,就是規律,就像日出日落般的規律,每一天依著自己的動機做起,這就是自然心。
§ 所謂天命
師父說:
「所以師父問你,你覺得靜觀日後也要當神明的代言人嗎?」
母親回答:「我的師父告訴我,他以後會做代言人啊。」,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天命。
師父笑了笑說:
「師父來這世上,是來了緣的,
就像師父與靜觀有緣份,但是師父不希望他去做代言人,師父只要他能夠用他的智慧傳心,用他的智慧去宣傳,把他在我們廟裡所認知、所看到的事情寫下來,流傳百年,這樣他的任務就完成了,這一切都要靠他自己的智慧,和他自己的感受,這也多虧了你這些年對他的栽培啊。」,
聽到這裡,我明白了師父的用意,所謂天命,有許多的作法,安宮濟世只是一個選項,要幫助別人還有許多的方法,師父這段話,也在改變母親的想法。
母親聽完也笑說:「這樣也是很好啊,這都要感謝師父的教導啊。」
師父這時開玩笑的說:
「哎呀,想當初靜觀剛來的時候,對師父也是抱著懷疑的心啊,也對師父沒有禮貌啊,
但是師父告訴你們一個道理,這世上有許多特殊體質的人,一見到師父就想知道師父的來歷,他們往往以為自己是真的,以為別人都是假的,這樣就失去了修道的基本功,就叫做禮尚往來,既然看到神明在此,就應該要有對待神明的感受,不應該有比較真假的心。
就像籤詩第二句說的:樂中磨光好心透。
這世上的事就是在磨我們的心,如果你的樂心能夠透心,自然就能夠涼心,就像人說的透心涼啊,但是,如果你的樂心無法透心,原本的樂就會變質,會變成苦。
這就是說,你的心裡要能夠透入快樂,然後快樂會轉變像是森林中的芬多精,讓你感到渾身清爽,看什麼都順眼,但是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看什麼都不順眼。
如果你在旁邊多聽聽師父跟門生濟世的說話方式,就會發現這裡的人們都是帶著快樂的心情說話,保持著融洽的感情,這樣是不是很好呢?
所以啊,修行的人就要知道自己的苦在哪裡,才會知道要去轉化自己的痛苦為快樂,才會時時提醒自己,要保有自己的樂心。
籤詩的第三句:龍鳳一來心透涼。
當你的心能夠透入快樂,能夠轉變為芬多精的時候,不管你是在面對神明或是面對人的時候,你都不會因為別人的觀念不好,不會因為人的緣故而讓自己的思想退化。」
不論是天命也罷,宿命也罷,我們這一生都是來了緣的。
了結累世的緣份,期盼未來只有善緣,懷抱一顆樂心,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要善待自己,為了疼惜自己,
讓自己快樂,也是一份與自己的善緣。
§ 至親的修行
師父說:
「在你身邊的至親對你的打擊最大,所謂至親的打擊,都是來自於一句話:比較。
所以,一個有心修道的人不可以有比較心、計較心、嫉妒心和佔有欲。
這個心如果能夠想開,你就會快樂了,希望你和師父結緣回家之後,這顆心能夠真正的打開,而不只是表面的快樂,要的是能夠穿透內心的快樂。
就像有的人雖然是懷著慈悲的動機去行善,但是如果心裡無法想開,如果無法快樂,在人前顯露的笑容也只是勉強的,為什麼呢?
因為他的快樂無法透心,他不知道要放下比較心、計較心、嫉妒心和佔有欲,所以他心裡會有怨,日積月累之下,他的心胸就會越來越狹窄,所以他只能做到表相的快樂,這表相的快樂早已經變質為苦,這就是師父要你想開的原因啊。」,母親點了點頭。
師父吟道:
「心中不疑,若識之心。
希望與師父結緣之後,回去見到你的主母,你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希望你能夠快快樂樂的過日子,去吧。」,對話結束。
心裡不要存著懷疑的念頭,這顆心才會快樂,在快樂之中認識自己的真心,情緒不是我們的心,知足快樂才是我們的真心。
§ 家庭就是道場
在回家的路上,與母親聊到濟世的內容,母親提到,廟裡的師姐,在解籤詩時告訴她:
「家人,就好像一大桌的菜,有的菜你喜歡吃,一定也有幾道菜是你不喜歡吃的,但是,我們不能比較好壞,我們要接受每一道菜,要用快樂的心面對。」
母親說,她明白了這段話的意思,不要去計較誰好誰壞,對待家人的心不應該有所分別,就像師父教導的,要修家庭的溫暖,這是修道人要做的功課。
生活就是道場,家庭就是道場,我們要修的,不只是表面的喜悅,更要修的是內心的真正快樂,是發自內心的笑容,別讓心裡的怨歎掃去了我們的福德。
心裡有怨歎時,想想師父的話,有時只需要一句,就足夠讓自己樂心,讓我們學習面對老虎,戰勝習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