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阿賢之夜 (2) 從信任到信服的幸福感


濟公師父說:「在信任之後,有了信服,然後才有幸福,之後就有了自然心。」

有的人會問我:『為什麼你對濟公師父的教導,可以這麼毫無懷疑的相信與跟隨。",那其實也是經歷了信任,轉為信服的過程,因為那一份幸福感,讓我的相信變得自然。

§ 母親的轉變


分享一下最近家母的經驗,她也是一個修道的人,長期在宮廟服務神明二幾年了。

去年八月,我的母親來與濟公師父結緣,那時是為了夫妻失和的問題而來的,那一次師父給了母親教導,讓母親明白了我們濟公師父的教導風格,也特地交代我要把師父說的話印出來,讓她可以仔細的讀。

後來,母親和父親還是常常為了一點小事吵架,母親會打電話來,怒罵父親過去做過的種種錯事,口氣總是非常的生氣,有一次,我忍不住提醒她,既然有心修道,為什麼不放下過去,好好的過現在的日子呢?

母親只是無奈的回答我:『我就是不聰明,我做不到啊,習性不是說改就可以改的啊。",後來也只能算了,畢竟母親年紀也大了,要她改個性的確是不容易啊。

就這樣過了一年多,

昨天,我打電話給母親,問到一些關於父親最近做的事情,本來以為她又會生氣,結果她只是笑著說:『沒關係啦,過去的事情就算了,反正都過去了,我也不想再跟他生氣了,也不想再罵他了,我每天就是用心煮菜給他吃,他都說好吃啊,如果沒有我,還有誰能夠像我這麼照顧他呢?』,母親開朗的聲音,簡直像是換了一個人。

我忽然想到,前幾天母親特地交代我,把師父的教導再印一份給她,字要印得大一點,還要幫她裝訂好,讓她方便閱讀。

於是,我把去年的筆記重新整理了起來,一字一字的重新閱讀,原來師父去年就在教導她如何戰勝習性,如何把照顧家庭,當做一個修煉,而母親真的願意開始做了。

看著父母吵了四十幾年,苦了這麼多年,母親終於開始放下她的情緒,而我也明白了什麼是信任轉為信服的幸福感,心裡滿是感動又感謝師父。

像這樣的靈感體驗,其實是不斷的發生在我和週遭的師兄師姐身上,所以對師父的著迷信服,早就是自然無心的一件事了。

師父去年給母親的教導,其實也是我們學習的過程中,需要面對的問題,學習其實沒有早或晚,不分老或少,更沒有聰明或是愚笨的問題,只有做或是不做的分別,家母的經驗,已經為我們說明了這一點。

為大家分享這一段教導。

§ 天筆不用待何時


我的母親,在宮廟修行這條路已走了二十幾年,平日總是盡心去做神明的事,但是修行之外,在家中與父親相處卻總是難免爭吵,這次來與濟公師父結緣,想要找到心中種種問題的答案,想要明白如何做,才能夠擺脫這些痛苦。

師父一見到我的母親,先問了一句話:
『天筆不用待何時?』,母親沒聽明白師父的意思,一臉疑惑。

師父說:
『你跟隨的主母神明有來和師父說過話了,所以要師父告訴你。

什麼是天筆?天筆就是文采之筆,就是開智慧之筆,如果你今天不想辦法使用它,要等待到何時才要用呢?所以,開智慧就是你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先要讓自己開智慧。

開了智慧之後,你的心裡才不會感到痛苦,說來你也是個辛苦的人,又是個修道之人,今天,因為神佛照顧你,要送你一句話,

心苦,不如行動,行動,不如安靜,
思考之心萬事起,思考之愛萬事來,

家庭溫暖才是重要啊,說到在家庭的修鍊,如果你修到家庭一團亂糟糟,這樣還叫做修鍊嗎?』,師父這幾句話,點出了母親心裡煩惱的重點,她點了點頭。

與其折磨自己心頭的苦,與其和自己心裡的情緒拉扯,還不如採取行動改變自己,

但是行動,不是貿然的行動,更不是貿然的用情緒說話,行動之前,要先讓自己靜下心來思考,

這顆心如果能夠開始思考,試著去參悟道理,就會明白要如何應對一切事情,就會知道如何找回心裡的慈愛與和善,

這樣,才能找回家庭的溫暖。

問問自己,是不是受夠了情緒的苦?

問問自己,天筆不用,更待何時呢?

放下情緒,就是啟動智慧的開始。

§ 習性如老虎,修行如打虎

師父接著說:
「哎,辛苦妳了,妳這一生的努力打拼,也讓妳體會到什麼叫做辛苦的感受,這樣的感受如心入道。

說到你追隨的主母啊,不管你想要怎麼做,其實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堅持到底的心,這顆心要堅強,不可以有怨嘆,

所謂是,怨嘆無了時,怨嘆失了德,怨嘆失了福,

就算你做了再多的功德,只要你一句怨嘆,那些福德就會全部被掃空了,千萬要記得,不要有怨。」

對別人的怨嘆,就是把主導生命的權力交給了別人,因為我們期待著別人的改變,然後我們才願意快樂。

怨嘆的心,會讓我們脫離不了情緒,也離開不了苦。

師父說:
「那麼你今天有什麼問題要問師父呢?」

母親回答:『要請師父為我指點迷津。』

師父點點頭說:
『指點是嗎?那麼師父打個比喻,在山上有一隻老虎,所以你平時總是不敢上山,

但是,今天為了家人,你必須要上山一趟,但是你的心裡又害怕老虎,在這進退兩難之間的感受,就好像是你這一輩子心裡的痛苦,想要前進,卻又不敢前進,想要後退,卻又無路可走,你要怎麼辦才好呢?

所以,師父要提醒你一句話,為什麼你要這麼害怕這隻老虎呢?你要面對心裡的恐懼,這老虎就是你的習性,所以你有幾個選擇:

第一,    我們要有實力打倒這隻老虎,也就是要培養自己的實力,所以要不斷的學習,不要害怕習性,更不要畏懼困難

第二,    我們可以和老虎成為朋友,你要明白如何接納自己的習性,不要討厭自己,不需要責備自己,更要接受已經發生的事情

第三,    我們要能知道老虎出没的時間,知道牠的習慣;所以,你要知道自己的習性在什麼時機、場合會發作,當你知道快要發作的時候,就要適時的拿出方法,控制自己,不要讓習性控制自己

既然有了動機要上山,就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上山,所以,許多的事情都要靠自己去學習模仿,你才會明白自己應該要如何做事情。」

不需要害怕面對習性,不需要否認它的存在,因為習性也是"我"的一部份,所以接納自我,包容自我,

學著與自己的習性共處,慢慢的調整,我們要當自己的主人,要當習性的主人。

面對習性,今天就開始,隨時可以開始,別再讓自己受這習性的苦。

§ 神明的暗示


師父說:
「修道的這條路,為神明服務,是不是很辛苦呢?」,

母親急著否認:『不會辛苦啊,我很喜歡為神明做事。』

師父說:
『說不會,都是騙人的,如果不覺得辛苦,你的心裡哪兒來的怨歎呢?雖然你是誠心為神明做事,但是在家庭生活之中,你的心裡都是怨歎。

師父教妳這麼回答吧:『跟隨神明做事,雖然是苦,但是這是我心甘情願,我甘願把痛苦轉變為自己的樂心。』

這樣的回答,說明了自己心態的轉變,師父為什麼一定要把苦說出來呢?因為跟隨神明一定有辛苦的地方,但是我們要學習轉苦為樂,不要怕苦。

這就是妳要學習的心態,不管自己做多少事情,不管付出多少,都要懷著一個感恩的心。

這就是師父的邏輯,雖然心裡有苦,但是我不會感到苦,因為我的心甘情願,做任何事情都能懷著樂心,以後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不管遇到什麼痛苦,我都會記得要快樂與感恩,自然會有快樂的心。」

說到苦,人們常常習慣的否認它,彷彿否認之後,它就不存在,在朋友面前努力維持笑容,強打起精神,但是心中的苦就像是根針插在心上,總是隱隱作痛著。

心中有苦說不出的時候,就算是再多的朋友陪在身旁,也會感到寂寞。

面對苦,如果懂得開導自己,轉化心裡的苦,就算是深夜獨自一人,也懂得享受一個人的自由自在,至少還有師父陪伴身旁。

師父說:
「跟隨神明當然是一件很好的事,神明會時時照顧妳,遇到事情時,神明會為妳化解,但是無法完全的避免,這一點你們要能明白。

在你們遇到事情時,神明只能給你們暗示,當你們遇到不曾發生的狀況時,就要靜下心來思考,是不是有什麼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只要你能靜心參悟,就會明白神明的暗示,神明不能明說,因為啊,這因果每一天都在改變,這世界每一天都在改變。』

神明的暗示,需要我們靜心的聆聽,師父的教導之中,有時聽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就是一個點醒。

不需要急著否認它,而是要試著去擁抱它,因為師父的點醒,並不是為了指責我們,更不是為了傷害我們。

每一個點醒,都不是為了指出錯誤,而是為了讓我們找到開悟。

別錯過了每一個開悟的機會。

§ 樂心透心涼


師父說:
「師父送你一首籤詩吧:

初來朝陽鳳凰尾,樂中磨光好心透,
龍鳳一來心透涼,花瓣飄揚過山嶺。」

籤詩的意思是這樣的:
一個人即使高貴有如浴火的鳳凰,在與別人相處時,也要保持清晨朝陽般的溫度,要以溫和待人,而不要灼傷別人。

人在世間的修行,總是磨難不斷,要用樂心轉化那些痛苦的念頭,用樂心去磨亮自己的心,讓痛苦直接穿透心頭,而不會在心裡停留。

保持這一顆心的涼爽與清明,參悟神佛的教導,感受有如龍鳳呈祥一般的幸福和快樂,能夠遠離人世的煩惱痛苦。

這時的心情,就好像花瓣輕輕的飄落,飛過了青翠山嶺,只有輕鬆自在的輕盈腳步。

母親回答:「謝謝師父,希望師父能讓我時時刻刻明白事理。」

師父說:
「你要讓自己穩下來,要記得自己的經驗,師父所要求的,都是要你們學習自己的經驗。

所謂神佛的準與不準,所謂真與假,其實都是別人的個人看法,不需要在意,我們只需要做自己的事情,依照我們所知道的,所確定的事情去做,這樣就足夠了。

其實,你的日子過得很辛苦,但是你自己知道苦嗎?

因為在修道的路上,沒有人可以教導你,引導你,在你身邊的人也無法幫助你,他們總是做些無謂的事情,說些沒有幫助的話,說到這裡,你今天來與師父結緣,你覺得師父如何呢?」

母親誠心的回答說:「師父是真的神佛。」

師父笑說:
「無所謂真假,師父就是如此而已,每天應該如何做事,師父總是照著應該有的規律去做,這一切都是自然之心啊。」

道,就是規律,就像日出日落般的規律,每一天依著自己的動機做起,這就是自然心。

§ 所謂天命


師父說:
「所以師父問你,你覺得靜觀日後也要當神明的代言人嗎?」

母親回答:「我的師父告訴我,他以後會做代言人啊。」,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天命。

師父笑了笑說:
「師父來這世上,是來了緣的,

就像師父與靜觀有緣份,但是師父不希望他去做代言人,師父只要他能夠用他的智慧傳心,用他的智慧去宣傳,把他在我們廟裡所認知、所看到的事情寫下來,流傳百年,這樣他的任務就完成了,這一切都要靠他自己的智慧,和他自己的感受,這也多虧了你這些年對他的栽培啊。」,

聽到這裡,我明白了師父的用意,所謂天命,有許多的作法,安宮濟世只是一個選項,要幫助別人還有許多的方法,師父這段話,也在改變母親的想法。

母親聽完也笑說:「這樣也是很好啊,這都要感謝師父的教導啊。」

師父這時開玩笑的說:
「哎呀,想當初靜觀剛來的時候,對師父也是抱著懷疑的心啊,也對師父沒有禮貌啊,

但是師父告訴你們一個道理,這世上有許多特殊體質的人,一見到師父就想知道師父的來歷,他們往往以為自己是真的,以為別人都是假的,這樣就失去了修道的基本功,就叫做禮尚往來,既然看到神明在此,就應該要有對待神明的感受,不應該有比較真假的心。

就像籤詩第二句說的:樂中磨光好心透。
這世上的事就是在磨我們的心,如果你的樂心能夠透心,自然就能夠涼心,就像人說的透心涼啊,但是,如果你的樂心無法透心,原本的樂就會變質,會變成苦。

這就是說,你的心裡要能夠透入快樂,然後快樂會轉變像是森林中的芬多精,讓你感到渾身清爽,看什麼都順眼,但是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看什麼都不順眼。

如果你在旁邊多聽聽師父跟門生濟世的說話方式,就會發現這裡的人們都是帶著快樂的心情說話,保持著融洽的感情,這樣是不是很好呢?

所以啊,修行的人就要知道自己的苦在哪裡,才會知道要去轉化自己的痛苦為快樂,才會時時提醒自己,要保有自己的樂心。

籤詩的第三句:龍鳳一來心透涼。
當你的心能夠透入快樂,能夠轉變為芬多精的時候,不管你是在面對神明或是面對人的時候,你都不會因為別人的觀念不好,不會因為人的緣故而讓自己的思想退化。」

不論是天命也罷,宿命也罷,我們這一生都是來了緣的。

了結累世的緣份,期盼未來只有善緣,懷抱一顆樂心,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要善待自己,為了疼惜自己,

讓自己快樂,也是一份與自己的善緣。

§ 至親的修行


師父說:
「在你身邊的至親對你的打擊最大,所謂至親的打擊,都是來自於一句話:比較。

所以,一個有心修道的人不可以有比較心、計較心、嫉妒心和佔有欲。

這個心如果能夠想開,你就會快樂了,希望你和師父結緣回家之後,這顆心能夠真正的打開,而不只是表面的快樂,要的是能夠穿透內心的快樂。

就像有的人雖然是懷著慈悲的動機去行善,但是如果心裡無法想開,如果無法快樂,在人前顯露的笑容也只是勉強的,為什麼呢?

因為他的快樂無法透心,他不知道要放下比較心、計較心、嫉妒心和佔有欲,所以他心裡會有怨,日積月累之下,他的心胸就會越來越狹窄,所以他只能做到表相的快樂,這表相的快樂早已經變質為苦,這就是師父要你想開的原因啊。」,母親點了點頭。

師父吟道:
「心中不疑,若識之心。

希望與師父結緣之後,回去見到你的主母,你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希望你能夠快快樂樂的過日子,去吧。」,對話結束。

心裡不要存著懷疑的念頭,這顆心才會快樂,在快樂之中認識自己的真心,情緒不是我們的心,知足快樂才是我們的真心。

§ 家庭就是道場


在回家的路上,與母親聊到濟世的內容,母親提到,廟裡的師姐,在解籤詩時告訴她:
「家人,就好像一大桌的菜,有的菜你喜歡吃,一定也有幾道菜是你不喜歡吃的,但是,我們不能比較好壞,我們要接受每一道菜,要用快樂的心面對。」

母親說,她明白了這段話的意思,不要去計較誰好誰壞,對待家人的心不應該有所分別,就像師父教導的,要修家庭的溫暖,這是修道人要做的功課。

生活就是道場,家庭就是道場,我們要修的,不只是表面的喜悅,更要修的是內心的真正快樂,是發自內心的笑容,別讓心裡的怨歎掃去了我們的福德。

心裡有怨歎時,想想師父的話,有時只需要一句,就足夠讓自己樂心,讓我們學習面對老虎,戰勝習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進香活動心得分享整理

濟聖宮緣濟公廟,2020年九月十九日門生進香的感想心得整理如下。 (1) 葉鐏銥 活動後分享一下感受:在高速公路看到賓士五八車牌車隊就非常感覺親切,尤其左邊綁的紅條子更加熱情,油門不知不覺一直踩下去,內心一直嗨起來,等到清醒的時候速度已經到了170,測速器也一直響已經超速了已經超速了,耳朵有聽到但是心未執行降低踩油門的速度,不知道過得定點的測速照相機,是否留下深刻印象,萬能師尊是否讓測速照相機能夠忘了我們的車速, 感謝我們的委員會這些委員認真的策劃細心的規劃,主委和羽副主委悟國帶領的靜子和靜紅安排車子的乘客人員和桌次安排非常辛苦謝謝您們,主持大哥安排晚餐菜色還有康樂打擊樂團辛苦了, 熱情來參與共同興趣的門生有你們的參與感受大家的熱情,最後也謝謝最疼愛我們的師尊提供每次戶外參與的活動的贊助經費,讓我更多的休閒娛樂結合家庭的活動, 這次參香活動,濟聖宮緣濟公廟讓我感到與師父在一起出門光榮尊貴! (2) 悟靈機 以前進香,濟公禪師的佛扇,有時候會因某因緣而斷扇,但是............................. 這次進香非比尋常,氣勢磅礴,瑞氣千條,有一尊濟公禪師,剛出廟門,扇子就被弄斷,扇子斷掉,這情形不是沒發生過! 住持我有恃無恐,馬上將扇子換新,會發生總是有原因,早在我預料之中,真是神算。(可是人算不如天算) 全程在歡樂參香順利下,回駕。 進喔!進喔!進喔!門生很嗨的喊著。 神尊一尊一尊由門生手中接龍似的回歸原位。 突然,有一尊神尊扇子斷了,怎麼又是同一尊,扇子早上才換新,下午回廟,新的不是變舊,而是變短,因為又斷掉了。 斷一次也就算了,居然同一尊,佛扇連斷兩次。 更神奇,突然,又有一尊報到,無ㄧ不成二,扇子也斷了。 害我頭直搖,像似要降駕的樣子,無奈,莫非是天意。 但是,想到師尊教我們濟公道,就是不怪東怪西,事情發生了,就要面對問題,去解決問題,所以啦,在午夜時分,獨自的我,趕快替兩尊濟公禪師裝上新的佛扇。 功德圓滿。 附記:那尊濟公禪師以前有斷扇紀錄,連同進香當天,總共斷了4次,可能祂不愛木頭製的,所以這次改換金屬製的佛扇。 (3) 靜顛 在進香活動前聯絡這三間廟的主委時,每一家都會告訴我他們知道是「那一間賓士車隊的廟」,儼然「賓士車隊的廟」已經成為我們廟的稱呼了。 這次的車隊數量又比上次多出2倍以上,人數也是倍數成長,在葉董的帶領與靜羽的細心規劃下

濟公解心

師父說: 『人要知道修口的重要性,要去做,千萬不要口出狂言,不要口出惡言。 面對工作上惡劣的環境,種種讓人煩心的事情,要感謝這個工作、感謝這個環境給我們機會修口,要時時記得修自己的口,遇到事情時不要情緒失控,不要出口傷人。 如果還沒有學會修心,就要知道如何"解心",如何讓自己的心能夠解套、能夠放鬆。想要解心,就是要修自己的心性,就要知道什麼是"行為",以及"人為"。 "人為",就代表你讀過的書,肚子裡的學問,整體表現在外的智慧,這智慧就叫做"人為"。 "行為",就是你所做一切的結果,行為會影響未來你要做的一切事情。 人為與行為,就是你們要學會的分別,才有正確的心態。 舉個例子,與很多朋友一起去吃飯是件快樂的事情,就要營造那個愉快的氣氛、感受,不要因為一點不如意就說出破壞氣氛的話。好像師兄師姐們一同來到廟裡,既然有機會相聚,就是要同樂,那就保持著這個想法,就是人為。 你們為什麼要來和師父說話?就是為了用心、為了用智慧學習如何看自己,修自己的心性,修自己的人為和行為,行為就是結果,而人為是可以被改變的。 所以師父總是在教導你們的人為,就是為了改變你們的行為,所以先要有快樂的想法,你的行為就會完全不同了。』 人說"事在人為",我們學習模仿,提升了智慧之後,表現出來的智慧也就不同,行為也會不一樣,原本受到執著綁住的心,就有可能解套,就是師父說的 ” 解心 ” 。 師父說: 『說到個人的行為,你們的"心性"和"人為"如果沒有修到位,你們就沒有辦法擁有足夠的熱誠。 心看智慧,智慧看心, 這就是說,心是看著智慧啟動行為,而智慧也照看著心的安定,但是要如何保持這智慧的"人為"可以不斷的照看著你的心呢?就是要有足夠的熱誠。 師父說的三個階段:心、智慧,與熱誠。 你的熱誠如果不斷,你的智慧就能夠時時看到你的心在哪裡,看到自己的欠缺在哪裡,這就是熱誠的重要所在。 有了熱誠,就能夠克服情緒、習性、和自己的個性,行為也就不同,就是在這樣的思維之中,轉變你們的心態。』 熱誠推動了智慧與心,師父說,心、智慧、熱誠三者相互輔助,幫助我們修了"人為",然後改善了我們的行為,熱誠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師父說: 『對人生不可以失望,對於人生,你可以暫時的忘起

濟公道的經濟養生道德

人生每一天辛苦的工作為的是什麼呢?面對工作,又要如何才能保有鬥志,並且 快樂地 面對生活呢? 師父問門生: 『 在 濟公道 之中,有 三大根本:經濟、養生、道德,你認為哪一個比較好呢?』 門生回答:『養生是基本,有了身體健康才能拼經濟啊。』 師父搖了搖頭說: 『如果你沒有賺到錢,你要如何養活自己?如果養活有困難的話,就更別談到養生,如果你沒有賺到錢, 又 要如何談道德呢? 好比說, 師父問你,如果一個產品原本是賣五元,但是這個產品現在缺貨,大家都在搶購,而你剛好 需要賺 錢,所以你把價格拉高到了一百塊,這樣符合道德嗎?』 門生想了想,心裡有些猶豫。 師父於是接著說: 『這就是師父說的,先要有經濟,才會有道德,在經濟的"利益"之中,沒有道德的分別。 只要我們沒有刻意欺騙別人,經濟 也 只是市場機制的運作,在商言商,市場機制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在貨源不足時,價格抬高,而庫存過多時,我們也必須降價求售,這都是做生意的基本原則,自己也要明白甘願 ,所以這時就不需要考慮道德 , 因為 市場行情時時都在改變,要懂得變通,要知道如何靈活調整方法,才能夠應對時時改變的局勢。 做人也是一樣,如果一個人欺騙、胡鬧,那就失去了道德的分別,在社會上,就要知道你是如何與朋友相處,要知道你自己的感受,要思考如何在生活之中做到道德的分別,要知道如何符合道德,也要知道哪些行為是違背道德的,只做你自己該做的事情。』 在 經濟之中,賣賣雙方本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商品價格的調整與 道德 無關 ,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要適時分別經濟與道德的不同 。 師父說: 『有的時候,你雖然明知 做生意的 願打願挨,卻又覺得自己做錯 了 事情,這個時候,你只是需要學習 與 分別 經濟和道德的不同 ,你心裡就不會困惑,你就能夠快樂了。 就像 是 每 一 天領公司薪水,就是快快樂樂去工作,該做什麼就去做,該承擔就承擔,不需要一直擔心下屬有沒有認真做事,不需要在無謂的擔心之上,浪費了自己的青春,也浪費別人的時間, 人生,就要有鬥志,如果失去了鬥志,如果不能滿足自己,遇到逆境和困難的時候,這個人就要失敗,所以你要滿足自己,要找到自己的鬥志,每一天就是讓自己充滿開心的感受。你的心情雖然有改善,但是每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