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說:
『人要知道修口的重要性,要去做,千萬不要口出狂言,不要口出惡言。
面對工作上惡劣的環境,種種讓人煩心的事情,要感謝這個工作、感謝這個環境給我們機會修口,要時時記得修自己的口,遇到事情時不要情緒失控,不要出口傷人。
如果還沒有學會修心,就要知道如何"解心",如何讓自己的心能夠解套、能夠放鬆。想要解心,就是要修自己的心性,就要知道什麼是"行為",以及"人為"。
"人為",就代表你讀過的書,肚子裡的學問,整體表現在外的智慧,這智慧就叫做"人為"。
"行為",就是你所做一切的結果,行為會影響未來你要做的一切事情。
人為與行為,就是你們要學會的分別,才有正確的心態。
舉個例子,與很多朋友一起去吃飯是件快樂的事情,就要營造那個愉快的氣氛、感受,不要因為一點不如意就說出破壞氣氛的話。好像師兄師姐們一同來到廟裡,既然有機會相聚,就是要同樂,那就保持著這個想法,就是人為。
你們為什麼要來和師父說話?就是為了用心、為了用智慧學習如何看自己,修自己的心性,修自己的人為和行為,行為就是結果,而人為是可以被改變的。
所以師父總是在教導你們的人為,就是為了改變你們的行為,所以先要有快樂的想法,你的行為就會完全不同了。』
人說"事在人為",我們學習模仿,提升了智慧之後,表現出來的智慧也就不同,行為也會不一樣,原本受到執著綁住的心,就有可能解套,就是師父說的”解心”。
師父說:
『說到個人的行為,你們的"心性"和"人為"如果沒有修到位,你們就沒有辦法擁有足夠的熱誠。
心看智慧,智慧看心,
這就是說,心是看著智慧啟動行為,而智慧也照看著心的安定,但是要如何保持這智慧的"人為"可以不斷的照看著你的心呢?就是要有足夠的熱誠。
師父說的三個階段:心、智慧,與熱誠。
你的熱誠如果不斷,你的智慧就能夠時時看到你的心在哪裡,看到自己的欠缺在哪裡,這就是熱誠的重要所在。
有了熱誠,就能夠克服情緒、習性、和自己的個性,行為也就不同,就是在這樣的思維之中,轉變你們的心態。』
熱誠推動了智慧與心,師父說,心、智慧、熱誠三者相互輔助,幫助我們修了"人為",然後改善了我們的行為,熱誠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師父說:
『對人生不可以失望,對於人生,你可以暫時的忘起,說到生老病死,在人生病的時候,在人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才要說過去如何,才要後悔種種以往,人生其實不必如此。
雖然師父常常把濟公道掛在嘴邊,但是什麼是濟公道呢?濟公道就是道德道,就是歡喜道,就是顛笑道,但是師父就是喜歡濟公這兩個字,什麼是濟?什麼是公?濟就是歡喜,公就是快樂,濟公師父的道理就是生活法。
所以你們工作就要快樂,時時要抱著快樂的心,好好的在生活之中修心修性吧。』
師父為我們解心,解釋了心要如何照顧,要如何不間斷的保持熱度,又是如何藉由人為改變行為,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心,就能知道如何改變自己,如何從煩惱之中解套,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