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佛的教導-修心與修口】(4)
◎ 選擇與牽掛
古佛說:
「所以在濟聖宮緣濟公廟,要迎接新的心道,新的,不知道~,這個酒太強了,我的臉都紅起來了,人為什麼要喝這麼強的酒呢?
就是不知道。
問人為什麼要嫁?為什麼會生出來?為什麼要娶?
也是不知道。
所以,知道與不知道,咦?我的鞋怎麼會在那裡?」
手指著剛剛自己丟過去的鞋襪,這麼問著。
古佛說:
「不知道?如果不是我丟的,那誰知道?所以對於自己,永遠是知道之心。」
自己做的選擇,當然要知道,對於未來的因緣,都是不知道。
古佛說:
「你們感受一下,師父有沒有一股祥和之氣呢?」
「有~~」大家一齊回答著。
古佛笑說:
「那你們墮落了,師父怎麼會有祥和之氣呢?師父只有酒氣而已啊,所以說到師父,你們就要知道,我的師父在心中。
你們認為修識之心,修佛之來,回家看到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家人,你會不會覺得兩眼淚汪汪啊?你們要知道,自己看到家人,就想到一個責任,你們看自己的心,就是一種牽掛,為什麼叫做責任和牽掛?知道嗎?
所以,你們要遊戲人間,自然就會知道,家人帶來的責任,看似讓人沒有選擇,其實你的心可以選擇。
但是,你卻選擇了牽掛。
你們每一個人生之道,都有他的路,哎~~,不穿了啦。」
古佛師父乾脆把另一隻鞋襪也給脫了,牽掛嘛,統統脫掉。
每個家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他們必須流的淚水,必須面對的困難,必須承受的失敗,都必須靠著自己醒悟與成長。
面對家人,我們可以用選擇,而不要用牽掛,不要為了責任牽掛。
選擇,就是斷捨離,是一個能斷的取捨心情,什麼該扛起,什麼該放下,果決明斷,未來的事不知道,當下就是明白動機,當機能斷。
牽掛,卻是藕斷絲連,是一個進退兩難的糾結心情,想要放手,卻又怕他失敗,想要全部扛起,明明又無力承擔,只好事事牽腸掛肚,剪不斷、理還亂。
未來會不會有禍患發生?不知道,但是我們一定能夠處理。
當下就是修心與修口的人生遊戲,今日事、今日畢。
我們不怕錯誤重來,要記得遊戲人生的心情。
古佛說:
「我有沒有破壞你們的規矩啊?
你們要知道這裡的規矩是怎麼來的,是因為我而來的啊,所以規矩要以我之心啊,我以前常常都這麼脫的啊,我以前從來不穿鞋襪的啊,我喜歡自由自在。
你要跟我講話,那你的心就要來,你的口就要不修。
但是,你要跟我講話,你要口修,你要規定我照你的意思說話,那你馬上就會落入空門哦。
我落入佛道,我身上一股味道,叫做什麼道?叫做不知道。
就像師父告訴世人所說,那些修道不修口的人,自己認為是佛道之人,卻不修口,你說自己是修心不修口,不管你修了多少,你不會成佛,
只要你的心咄咄逼人,你不會成佛,
只要你的心永遠牽掛,你不會成佛。」
規矩是硬梆梆的,人心是軟的,堅持規矩,就會咄咄逼人,就會失了人心,所以才要明白動機、隨緣改變。
師父說的變巧,就是變化與巧用,不要牽掛昨天的作法,今天可以改變,當下的動機明白了,就知道如何改變。
當年柏林圍牆被推倒之前,有一個衛兵因為射殺了一位翻越圍牆的青年,在柏林圍牆被推倒之後,這位衛兵被控告了殺人罪,這衛兵為自己辯護說:「我是按照規定執行任務的,開槍也是不得已的選擇啊!」
法官說:「這世上除了法律之外,還有良知這件事,當法律與良知有衝突的時候,良知才是最高的準則。
雖然拒絕任務有罪,但是打不準是無罪的,你還有抬高槍口一厘米的選擇,這是做人應該有的良知義務」
法官說的良知,就是人心的柔軟處,適時的高抬貴手,就是我們可以做的變巧與溫柔。
承擔選擇,放下牽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