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道學習週報 20201207
主題:【給,無所求】
===================
一、樂忠 20201130
來廟已經一段時間,師尊讓我改變了人生另一個階段,這是我好久好久以前就想改變的人生規劃,可是一直就是沒辦法踏出去,謝謝尊師,讓我感覺又回到剛踏入社會的那個我,好奇妙的感覺,原來現在的我才是以前快快樂樂時候的我。
【給無所求】:
在廟裡好多師兄姐都來自北部或是南部,我是在地人,每次濟事都會到晚上甚至很晚,常想我是不是要給大家做些什麼🤔,想到自己很喜歡美食,那就做在地人可以做到的,把在地美食分享給各位師兄姐,只要有時間就去找來給大家品嚐,看大家吃的高興,自己也很高興,是打從心理的高興,給大家更多美食品嚐,有好的體力跟心情繼續聽師尊濟事教導。
給~出自內心的給,就無所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
這是樂忠的分享心情~完畢
===================
二、樂里 20201201
記得上次參加濟世時
師尊提到我~自小是由媽媽身兼父職
也造就了現在的我
雖然以前是清寒家庭出身
不過也因為經過痛苦之後才學會珍惜
每次到廟裡師尊的學堂上
總是感受到師兄師姊們的給,無所求
給予用心、給予熱情、給予溫暖
心中的感受與感動超級澎派
謝謝那天燦姐分享的金句
“要忘記過去,現在要做起,未來才能望起”
給出去~從現在做起
任何意想不到的事情都可能發生
日月潭旅遊後的這兩週
聽到了許多的故事
也體會到師尊的門生
每個人都是有實力能真正幫助大家的人
最近的58蛋就是藉由大家的力量而誕生的
可見大家的~給,無所求
相信這顆58蛋的含金量未來勢必會水漲船高
也許過程中起了些許的波瀾
結合大家的力量更是有乘風破浪的實力
希望未來~持續和大家一起共好
謝謝師尊和各位師兄師姊的給
===================
三、樂機
結緣於11/7日。當天非常特別的經驗感受,因為一場午餐約會(12位中有10位是門生),感受到每個門生都充滿熱情,其中(樂道)分享了領導者說話的三要「要~說晚一點、說慢一點、說少一點」,其他人也熱情的分享了⋯⋯,餐後就這樣跟著來到了學習模仿列車中。
在第一次濟世後,靜觀師兄日日分享師尊的智慧,如此的付出精神讓人感佩,當靜觀師兄邀約要分享心得~自己只能對靜觀師兄說「師兄說的算」。
樂機才學習模仿 短短的幾週,還請大家多指導。
在11月7日首次的濟世過程前,感受到大家都很熱情、很開心的到來,葉董還說了故事(告知是299位聽到這故事),自己直到上場前都還是狀況外,不知道接下來的點滴⋯⋯,連打賞都是(樂威)協助(自己的皮包放在車上)⋯,就這樣過⋯⋯,等回神後已經是在回家的路上了。
隔天就開啟自己的學習熱情,把(樂美)之前送的「書~濟公禪緣」拿出來一口氣閱讀完,群組上的過往文章內容也一一的消化,師尊給的詩句也在靜觀師兄的(領導文) 中逐一的消化,當週整個 (心 )感受到非常的豐盛。
今年來已久沒有從心底深處頓時而笑,在濟世後的前兩天還在消化過程的點滴,兩天過後接連的幾天,透過消化、大量閱讀學習、還有師兄師姐們的「關心」產生了化學的「笑果」,對自己今年面對到的點滴能笑著看待,這感覺真是微妙。
開幹部會議時更是心打開的傾聽大家所說,自己也說了很多師尊教導,應該面對的關鍵語(應該很久沒有用這麼多台語開會了,感受到幹部們產生專注的眼神與鬥志)。
自己是想說:反正師尊的教導~就使用看看、嚐試看看,「做看看又沒有什麼損失」。
自己ㄧ直以來的不足處與盲點「用老實框架了自己的實在」,(用老實想證明自己是對的別人都不一定對),進一步害怕自己想得不夠完整、全面與周延,所以想很多做不多。
自己應持續練習著「融入角色、融入應做、融入領導者 所帶來 需承擔 的智慧、能力與面對的勇氣」,模仿著智者的想法與做法。
也因為這樣在11/21日問了一下靜觀師兄對於師尊「給,無所求」的意含,因爲這是開啟 「學習模仿」 的基礎,所以想進一步了解是不是非表面的(直觀意思),而是有「層次與次序」的,靜觀師兄給了2017/05/27的筆記,真是太感謝了。
為了讓自己能(給自己用心)的使用看看,自己就(給自己時間)整理了自己對於「給,無所求」的初步看「道」,當成(給自己觀念)的啟動。
「給,無所求」~四層次與次序:
1: 要能先求。
~求「自己想要什麼?」
(善待自己)。
2: 再給自己。
~「給自己時間、給自己用心、給自己觀念」的學習模仿。
3: 給出佈局。
~「佈局自己的條件(由奉獻付出來增加)、能力(由廣結善緣來增加)、時間(由學習模仿來增加」
4: 再給他人。
~「給他人時間、用心、觀念」「給他人愛心、耐心、放心」(要給的心甘情願,有被利用的價值才算完成~給 - 無所 - 求)。
以上的閱讀後消化、整理或許還未到位,但先 給自己 用心、時間、觀念 來演好自己應該的角色 是自己所求的。
在學習模仿的列車中,自己剛上車 未能 有「給,無所求」更多的 實踐分享,只能給大家自己的感受與閱讀心得,就請師兄師姐們多指導。
===================
四、樂海
可能很多人都還不認識我,樂海是剛加入沒多久的門生,來廟也才沒幾次,但每次來廟就真的感受的大家都遵照師尊教導「給,無所求」在做事,師兄師姐煮甜湯、晚餐給門生享用,這次的58養生蛋大家也是都「給,無所求」的幫忙,這種氛圍也自然而然的帶回公司。
樂海在統一企業負責研發工作,這次公司預算會議因為疫情關係,我們研究所只有我一個人代表參加,我就告訴自己,要「給,無所求」的把兩天高階主管教導我們的經營之道做好筆記,傳承給我的夥伴,預算會議是上週二和三,但我接下來的時間也被會議佔據,所以就「給,無所求」的利用週末時間到星巴克加班(已經加班成金卡會員了),把我的筆記做成快要60頁的PPT,今天花了三個小時分享給我們所有夥伴,也希望這樣「給,無所求」的氛圍能從廟帶到我,再藉由我把這個氛圍傳給大家。
其實只要無所求,心境自然不會有太大期待,越是不期待,反而會有更大意外的驚喜。今天上廁所遇到夥伴,夥伴很開心的跟我說,像我這樣願意分享的主管真的不多,今天他聽的收穫滿滿,知道公司要往哪個目標走,讓自己也更清楚未來怎麼做。
如果大家覺得「給,無所求」這個觀念好,就要用熱情和愛心幫師尊把觀念傳散出去。以上是我的心得!
===================
五、樂安 2020229
跟著樂海到廟裡,純粹只想在這一個多小時的路上,希望樂海身邊有人陪伴,帶著無所求、無所問入廟中,當天便隨樂海一起入門生。師尊送了詩句,也講了故事提點;詩句慢慢體會中;而師尊提點「人再美,沒有一技之長,危難時也不能救自己。」為此,配合職業,我給自己定了目標以身作則,在暑假期間陸續讀了10本書,做了筆記,也分享到臉書作紀念(到現在我才了解我在對自己給用心),至於能影響多少人,一切隨緣;而從中我收穫了心靈的富足,更能以柔軟的心境來看待身邊事物。
第二次到廟便是參與進香,當天心情之雀躍,就如同學生參加戶外教學一般,高速公路沿途雲朵變幻鳳凰相伴,眼睛所見的樣樣美好;參加進香的大家各個笑臉迎人,與眾不同的賓士車陣,近距離和師父尊像相望,晚餐高歌同樂等等的經驗,都讓我大開眼界。
第三次到廟參與濟世:
師尊給了樂海許多話語,而告訴我要泡杯咖啡☕️在樂海身邊「默默」陪伴。感謝師尊的提點😆
第四次到廟,參加濟世:
去程匆忙,回程心靜平安。
師尊提點我:
其一:對學生要更有愛心,雖然我內心有小小的os,但師尊的話我放心上了,抓到空檔就想想怎麼做可以更好、更有愛心,這兩天持續我的閱讀,讀到有幫助的書籍、策略、觀念時,就馬上修正自己的方法,帶到學校影響我的小幼苗🌱們,我想師尊是要我好,還要更好。
其二:夫妻培養共同興趣。夫唱婦隨,婦唱夫隨,現在,一起到廟參加濟世也成了我們夫婦最大的共同興趣了。
有時候,可能不自覺自己有改變,有進步了,但其實轉變在潛移默化中。
用心的給自己機會思考修正~~給用心
花時間學習,讓自己進步~~給時間
將學到聽到讀到的觀念內化~~給觀念
感謝師尊的一切安排,感謝師兄、師姐們的給 無所求,還有篇篇好文分享,讓人能學習反省,感謝大家!😆💕💕
===================
六、樂奉
自從今年9月份到廟裡,經樂采師姐接緣至濟公師尊見面,其實心裡百感交集⋯主要是想問問孩子的健康狀況;問完後心裡放下許多擔憂⋯
其實百感交集的原因,是在去廟裡之前的日子的我,常常被孩子及生活瑣碎的事煩擾,導致像鬆掉的橡皮筋⋯無力了!
可能是因爲我希望把每件事情做好,只要被旁人碎唸,我就開始煩惱⋯
濟公師尊說:「要用心感受,要快樂心」
好像心裡有一個方向指引我,要放下要寬心要正向。
每一個人來到世間,都有要修的功課我知道,之所以成凡人就是來磨練自己的言行。
也許我學不會融入角色所以常常被導演喊卡..講錯台詞讓人生氣啦!這就是我,我不做作我坦誠直率~
但我真誠待人。
廟裡的每一個面孔,慢慢熟悉,師兄師姐們都很和善,大家來聚只有一個目標,學濟公道讓自己更好。
濟公師尊第一次見我,就給我功課,要我付出奉獻,才會有快樂心。
我與先生本業在三峽開國術舘近10年,他是推拿師我是美容師,後來決定到廟裡服務大家,想不到肩頸一個比一個硬⋯前後推了20個人左右,大家辛苦了!
回家後心裡蠻踏實的舒服,這樣也是付出無所求的一塊拼圖。
未來,我會繼續跟濟公師尊學習~希望來到廟裡師兄師姐能夠多多指教。
七、樂帥
主題《給,無所求》
給觀念、給時間、給用心
給是為了要做到重視別人的感受
其實在上上一週記事中所提到的
給無所求善待自己
相對的要重視自己的感受
我才體悟到個主題的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給無所求,通常說的都像在對外,善待周圍重要的人
但這次
給無所求,然後要善待自己
《給,無所求》給的是觀念、時間還有用心,竟然要善待自己,那勢必就是要給自己觀念、給自己時間、給自己用心
如何給自己觀念的話很簡單,我們每一次一起來廟裡學習就是在給我們自己觀念,我非常喜歡在廟裡聽到的故事還有道理以及各位師兄姐的一些經驗跟做法,當然最吸引我的還是向師尊學習模仿,幽默的談吐、智慧的應對、明白的動機。
經濟、養生、道德,對我這個年紀而言剛剛開始,要怎麼啟動就是一項不容易的挑戰,所以要給自己時間,給自己用心,去感受去體會生活中的每一個滋味,然後去啟動去改變去嘗試找出正確的方法,不要害怕嘗試、犯錯,就像書中說的那不是錯,只是還沒找到正確的方法,背靠師尊,我們要有信心-嘗試的時候師尊會提點我,勇敢去做沒有對錯,我們都能從中學到什麼,也許是清楚動機、學會了分別、學會了柔軟的舌跟身段,這樣下一次就會更順利。
===================
八、樂水
《給,無所求》給我最大的體悟就是,我們所做的,終歸會反饋給我們自身,早晨時光的運動、上班時認主的練習、閒暇之餘閱讀的經典、一碗滷肉飯的滋味、與家人的郊遊踏青,這些種種都將反饋給我們自身,不分好或壞、不論精神或肉體。
然而,我們都習慣聚焦在 ”我們期望獲得的反饋” ,譬如說我們想獲得公司的賞識與升遷,因為我們認為這是努力付出就應當獲得的結果,所以把我們的全副精力都放在這個結果上,認為得到了就快樂,但得不到就失望、憤怒,而在得到、得不到之間就不斷糾結。 (就像書中按照師尊指示去修路的師兄,如果不懂我們的作為終將回饋到我們自身,就會不斷在期望的糾結中感到痛苦)
我們總是想去控制結果,卻反過來總被這個結果控制了自己。
所以樂水認為,生活的每一刻都該被細細品嚐,我們能做的、該做的就是專注在 ”做的當下" ,為我們原始善的初心去做、去努力,至少讓初心所選擇的道路越走越正、越走越穩、越走越心靜自得,懂得享受過程 遠比 糾結獲得結果 重要。
《給,無所求》需要強大的內心力,甚至可說必須將《給,無所求》根植於我們的潛意識,方能一竟全功,但凡夫俗子如我,不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聖人境界,但在師尊、師兄姐的帶領下,至少做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的基本功。還有 @江紅茶🦖 (樂本) 在逛街時也常常要求我做到《給,無所求》的練習 哈哈
期待下次濟世與大家再聚、再一同學習
九、樂氣
各位師兄師姐們好,感恩師尊讓我們齊聚。謝謝靜觀師兄支持與鼓勵,給予了發表心得的勇氣。
樂氣加入門生才一個月余,加上腦子很不靈光,如果方向偏差,再請師兄師姐們指導。
「給,無所求」,後學理解的,字面是無私的給予,實則內在保有感恩的初衷。
記得幾年前敝司董事長主持的會議上,有位部門主管報告年度績效時把轉虧為盈的功勞全歸給了前任主管。這是進公司以來第一次遇見,所以當下震撼很大,心想不管實際貢獻的功勞佔比如何,這種無我無私的初衷,獲得的讚佩更多。
後來很幸運跟了這位主管,觀察後發現無我無私的初衷來自感恩的心。因為覺得我們常接受他人的給予,所以常存感恩。也因為心存感恩,所以給,就無所求。不求回報的原因來自已經覺得獲得太多回報。自己要達到這境界還很遙遠,但目前就是盡力引導自己從感恩的初衷出發去對待人事物。
不知這是不是「給,無所謂」的道理,誠請師兄師姐指導。
感謝。
樂氣 敬上
===================
十、樂學 20201203
繼上週樂學分享了自己「給 無所求」的認知、理解與歸納後,這禮拜樂學想分享自己朋友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因為從小父母離異,是由父親一手帶大,他在學校常常受到同儕的歧視,甚至有時因為一些作業無法準時繳交時,連老師不時都會投予異樣眼光與口吻(當然可能老師並沒有那個意思,或許只因為他內心的自卑讓他有這樣的幻覺),總之,年少的他總是覺得自己低人一階,常常心裡覺得不平衡與憤世!而且他跟他父親的相處也是非常冷漠,常常在上下學途中的車上是沒有任何對話的,只有江蕙的歌曲當背景不斷重複撥放…
直到他上高中去外地念書後,為了生活他開始利用課餘時間打工賺錢,而就在他打工後第一次領薪的那一天,他在網路上看到江蕙演唱會的訊息,他不自覺的訂了二張江蕙演唱會的票,然後寄回去給他爸爸!那時後他才發現,原來自己是有能力付出的,以前的他總是索取與抱怨,內心常常覺得自己是貧窮的!但是自從他那次發自內心的給出關心後,他發現他的世界開始豐盛了起來…休假回家時冰箱總是會多出好幾罐他愛的養樂多!原來這都是他父親知道他要回家時偷偷先備好的暖心舉動!雖然口頭不說,但他心裡明白父親對他的關愛也起了變化,而他們彼此封閉的心也開始漸漸融化,他才了解懂得給出去的人,內心是富有的,世界是美好的!因為啟動了善緣,心境改變,命運也會跟著改變!
在我認識這位朋友的時候,其實我完全想像不到他曾經有過這段陰暗的過去,因為當時他是那麼的樂於分享與開朗,而在樂學過往的感受經驗中,確實我們在付出的過程裡,如果是發自內心的給,其實心情都是開心愉悅的!然而為什麼有時後來會痛苦呢?因為我們發現付出沒有得到相對的回饋,而感到不平衡、憤怒……,所以給 無所求~另一方面也是要警惕我們隨時留意自己的初心,想想為當初何給?專注在當初的起心動念~動機~
享受過程 樂愛過程 不要追求回報!那麼你的心將永遠豐盛富足~
===================
十一、靜觀
●結緣的動機
在遇見師尊之前,有一段時間,我是完全沒有信仰的,只剩下自己能夠相信,但是,看看生活中的種種煩惱,似乎自己也不怎麼值得信任,那種不敢相信自己的感覺,更是難過。
有一天,靜歡忽然打電話來,拿了一個奇怪的理由來搭訕,聊沒幾句,忽然就問我,要不要去見師尊,
以我過往對她的認識,我覺得奇怪,為什麼像她這樣一個理性的人,會願意在廟裡認師父呢?
就是這樣的好奇心,讓我開始與師尊結了緣。
●過去的我
過去的我,是一個脾氣容易爆炸的人,別人輕易一句話,就可能會踩中我的地雷,讓我用盡我的口才、筆才,不討一個公道不罷休。
爆炸,是因為累積了足夠的炸藥,累積了足夠的怨氣,卻從來沒有學會如何紓解心中對別人的怨,
更難紓解的,是對自己的怨。
●師尊的教導
『你快樂嗎?』
師尊的第一句話就點出了重點,心中累積了那麼多怨氣的人,怎麼會快樂呢?
也是這一句話,開啟了我的跟隨,師尊在這些年,不斷的教導我,如何『善待自己』,
師尊用心教導的那些觀念,都是善待自己的方法,那些觀念都是為了幫助我學會如何護持自己的心,不再傷心,不再傷害自己的心,不再折磨自己。
『表達動機』:不管面對什麼人,都要學著認清自己的動機,學習如何適當的開口,表達自己的動機,勇於開口,才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並且信任自己。
『認主』:面對注重的人,面對師尊、葉董、長官們,就是保持一個臣子的態度,接受配合,不只是做做表面,更要堅持心中的臣服態度,由心而發的臣服,用臣服的態度表達自己的動機,沒有對立。
堅持認主,緊緊抓著這個動機,堅持做這個動機,自然就會放下其他的情緒和念頭。
對師尊認主,心中就不需要再去拉扯,對於師尊的教導,十分的相信,十分的接受,放下證明自己的念頭,不需要證明『我』是對的,因為我已經選擇了濟公道,就不需要再有懷疑。
每一個與師尊教導對立的念頭,都是自己轉念成長的關鍵。
每一次突破框框、突破自我極限的經驗,都是自己滿足自己的快樂。
『分別主次與動機』:分別當下作主的人是誰,自己不作主時,就是盡力幫助作主的人,就要做老二哲學,要明白自己的角色與動機。
『融入角色』:分別了角色,就要融入自己的角色,而不要摻和了我的喜歡和不喜歡,不要摻和了我對於公平、公正的堅持,融入角色,而不要融於心。
演戲,就照著自己編的劇本去演,編出人生的美麗無邊,沒有那麼多的『你我他』的想法,專注於當下的角色。
師尊的這些教導,給了自己明白的引導方向,
想著過去,都是糾結。
做在當下,不斷調整。
期望未來,樂心轉變。
濟公道,就是善待自己的方法。
●現在的我
現在的我,學會了在濟公道裡善待自己,心也快樂了。
『給,無所求』:明白觀念之後,累積了做的經驗之後,心中漸漸沒有了拉扯,心中多年的怨氣漸漸消除了,漸漸對自己感到滿意了,也看懂了別人的付出,開始懂得感恩,懂得回饋,所以開始有了給的能力,開始有了給的動力。
每一次為別人的用心付出,我會用心感受當下的快樂,感受自己的價值,更加的珍惜自己,更加的感恩身邊的一切。
感恩師尊的教導,因為有師尊,才有懂得如何知足平靜的我,我明白修行就是由粗而細的進程,從大煩惱的處理,漸漸處理更細的煩惱,為的是要修到圓滿,不再責備自己。
感恩那些讓我們難過的人,因為那些逆增上緣,幫助了我們成長,給了我們突破的機會,
感恩那些困難發生在最好的時機,因為我已經準備好要面對挑戰,
幸好有這麼多的師兄師姐,會給我鼓勵打氣與指引,能夠來到這裡,能與這麼多的人們有著共同的興趣,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現在的我,明白自己不需要再刻意求些什麼,只要給自己滿足,仍然是給。
感謝師尊,總能明白我心裡的苦處,適時的拉我一把,春風化雨的教化了這個頑固的我。
感謝葉董,總是適時的一通電話,一則訊息,點醒了我要注意的地方,要調整的細節,
感謝大家的給無所求,我們是共同的給無所求,這就是我們共同做起的濟公道。
===================
十二、靜燈
濟公道的精妙,非但可做為個人獨善其身的寶典,乃至經世致用的方針也不為過;現在,我要把濟公道宣揚到監獄,讓高牆隔絕籠牢內的受刑人也能感受「給無所求」的美麗無邊!
今年七月我接任獅子會品德教育委員會副執行長,旋接獲徵詢是否進入雲林第二監獄,擔綱受刑人心靈輔導老師?乍聽我愣了一下,我完全沒有輔導受刑人的經驗,這個角色如何扮演?到底要講什麼?會不會有危險?
畢竟我是濟公道的靜燈,有的是愛心熱情和給無所求的胸懷,一秒鐘後我就允諾。「順天而行」竟然如此神奇,幾年來順著濟公大道自在快樂走著走著,拐個彎竟然走進監獄當老師!
從監獄入口走到教室要經過七道厚重的鐵門,我們自己無法打開這七道鐵門,必須有管理人員協助,金錢、手機等管制物品不能攜帶入內,蕭瑟詭譎的氛圍更讓人不自在。這個班有二十多個受刑人,刑期從一年多到無期徒刑不等,罪名有殺人、強盜、傷害致死等,其中以煙毒犯最多,佔了一半!這些煙毒犯之中來回監獄近十次者為數也不少。
起初,我是跟著一位有經驗的老師學習講課,課程的題材涵蓋文章、報紙、影片、網路,只要是正向勵志、健康溫馨的內容皆可,由授課老師自由發揮。仔細觀察後我百思不解,這些我們眼中的「罪惡之人」除了爬滿身上的刺青,臉上的神情和說話的語氣,實在和你我周遭的普通人沒啥不同,為什麼他們會來這裡?
相處久了我才知道,他們之中不乏高智商、音樂才華洋溢、書畫高手,全部都是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才會鑄下大錯、鋃鐺入獄!我萌生用濟公道幫助他們的念頭。但是苦於監獄是非常封閉的生態,與外界的社會截然不同,濟公道是否適用?要從那個角度切入?這些問題在我腦海裡盤旋了好幾個月。
直到最近,靜觀師兄彙整師尊說的「放下」故事,描述濟公師父毫無懸念給出他身上每一樣重要的法寶,進而成就了一段段的因緣;我一看到心中大喜,這就是我要的題材啊!所以我自告奮勇下次上課要分享「給無所求」的故事,當成在監獄宣傳濟公道的敲門磚。
我先把故事的情節熟記,同時寫下故事的金句做成小抄,再揣摩師尊的語氣和用詞,搭配豐富的肢體動作和移動的步伐,每說一段故事就問他們,如果你是故事裡的人物,你會怎麼做?或許說故事技巧還不十分熟練,他們對濟公道也一知半解,但是大家聚精會神沒人說話、打瞌睡,對於我的問題也對答如流。
雖然時間因素第一次上課故事只說一半,但是我相信「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變高手」,下次上課他們會有更熱烈的回應!也期待在濟公道的潛移默化下,這些受刑人可以「過去忘起,現在做起,未來望起」!
我是濟公道的靜燈,有的是愛心熱情和給無所求的胸懷,我要把濟公道宣揚到監獄,讓高牆隔絕籠牢內的受刑人也能感受「給無所求」的美麗無邊!
===================
十三、樂習
結緣的動機
11月的某一日,在上班時間收到樂快的一個訊息和照片,我充滿好奇……接著就接到電話,電話的那一頭用著很興奮的口氣跟我說了師尊對他們所說的一切……接著就跟我說:我老公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妳,他覺得師尊的教導方式好適合我,於是我也滿心期待著說:好哦好哦,那我跟你們一起去,但因為太心急著想見師尊,所以隔週自己迫不及待的開著車就去找了師尊。也是因為這樣的熱情好奇心加期待心,讓我開始與師尊結了緣。
過去的我
其實過去的我是一個倔強的人,總覺得凡事不想麻煩別人,不想靠別人,自己努力辛苦一點就可以完成。加上自己是一個帶二個孩子的單親媽媽,所以倔強的心態比別人更強,總不想讓人看不起不想讓人看輕……自然而然自己心中的牆就越築越高,結越結越大。
師尊的教導
當我第一次在師尊面前坐下時,師尊第一句話:你現在在現場找8個人為你打賞,第二句:再找5個人幫你打賞……當下的我真的嚇傻了!!全部都是我不認識的師兄師姐我要怎麼找?誰會幫我??我厚著臉皮尷尬的一一拜託現場的師兄師姐幫幫幫我,也真的很感恩當下肯幫助我為我打賞的師兄師姐們,師尊又說了,記住這些幫你打賞的人以後要還人哦!!我心中真的有無限的感動……
再坐下來時,師尊說:沒有欠別人,怎麼做事情??
接受別人的幫忙 創造更好的價值 這句話真的讓我永存心中…走出去接受別人的幫忙,看到的世界接觸的人更多,你的視野會更廣闊,自己的心境想法也會有不一樣的立場和看法。
現在的我
自從被師尊大大的上了一課加看到這些師兄姐的不吝付出,讓我對現在的事業上有了不一樣的想法和做法,認識的人也越來越廣,自然而然我的心情也放開了很多,面子值多少錢?一點也不值錢,學會低頭請求幫忙的人才會得到更多更好的資源,心存感恩,對每個人都結好緣才是王道!!
===================
十四、樂通
來濟公廟學習、模仿,何其有幸!
我們每天可以收到靜觀師兄有系統地整理記錄師尊講的故事;靜燦用心整理晚安金句;靜歡師姐的早安文;以及謝謝葉董、主委、副主委用心投入廟裡事務、關心所有的門生。另從最近學習當中,我也看到我們新進的門生樂力、樂里、樂忠、樂祥等在協助樂明即將推出的58蛋的研發與上市,他們投入好幾次的時間過去現場指導、給予很多的生產、食安指導,給時間、給觀念、給用心。這都是〈給,無所求〉的學習典範。
給,是要時間投入的、給用心的、要能分享的;給,有外向的幫助別人讓事情有圓滿的結局、有內向的給自己熱情的啟動改變進而讓自己帶來因為給出去的快樂;給是有層次的,除無所求外更有善待自己的另一境界。
〈給,無所求〉,也可以運用在工作的管理上,對上面長官,可以做到如師尊教導的順主,對上屬絕對遵從〈給,無所求〉。對下部屬,也可以以給,無所求的觀念,以無私的態度分享你的工作經驗,來帶動部屬的學習。
我現在在公司的職務已是下線人員,是總經理室幕僚,由於過去職務與專業的關係目前還是接了很多專案,工作量還算多,來廟裡師尊都說我悶悶的不快樂(的確有點不快樂),要我對老闆要認主、順主、變巧,事實在工作運用上就是要對老闆要,〈給,無所求〉,這半年來我朝此方向去做,當我給,無所求的去做反而得到老闆的重視,很多事情因無所求(給時間、給觀念、給用心)而得到他的信賴,當老闆信賴我,我的專案工作就能順利推行,我的心境也就變得輕鬆快樂,連師尊都稱我最近變快樂了,謝謝公司羅董事長。近期我也把這個觀念運用到團隊裡面,當新專案來時,我針對專案工作的計畫、內容、為什麼做、如何做等做一詳細地的分享,的確效果讓他們感受很好,推動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來廟裡學習模仿,要進步的最佳方法就是能敞開心胸接受師尊的教導。放下過去,啟動自己,現在做起。《給,無所求》,做在當下、現在進行式~ing。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