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道學習週報20210116
主題:師尊的故事
新的一年開始,師尊給了我們一個新的目標:成為濟公道的宣傳者。
宣傳者,就從練習講故事開始,一個人先選一個故事練習,講那些師尊講過的小故事,就像這週阿嫣的故事,是不是很能打動人心呢?
所以這次的主題,想邀請大家從分享師尊的故事心情開始練習,不需要把故事寫完,只要簡單說明一下是哪個故事,挑個小故事就可以,簡介一下故事的大概內容,自己聽了感受是如何,自己看到的故事重點在哪裡,自己有沒有什麼生活經驗,是可以與故事呼應的,
與其聽過就忘記,不如聚焦,聚集思考在一個題目上,在一個故事上,更容易有所成長和改變,一起來挑戰ㄧ下自己。
===================
ㄧ、靜雙
《本週主題》師尊說故事:駱駝的故事
故事概述:
老僕獲主子賞賜一隻死掉駱駝,駱駝皮毛珍貴,可製皮鞋皮包;老僕拿刀取皮,不一會兒刀鈍需磨刀才能繼續切割,可是磨刀石在500公尺遠的廚房,如果我是老僕該如何做呢?
靜雙感受:
當下我直覺找推車拖去廚房,但忘記駱駝龐大,推車推不動,也想過找孔武勇士幫忙搬,找大卡車搬⋯。
其實走趟廚房拿磨刀石到駱駝旁就解決,為何要繞這麼一大圈,勞師動眾且製造問題。😭
故事裡的磨刀石就是濟公道,身體力行濟公道,行事明快,效率提升,還可以廣結善緣,和氣生財。
以前不懂得運用變巧,工作壓力大就易起情緒,又擔心很多,易裹足不前。現在遇事會先冷靜三分鐘、穩住後再行動,朝解決問題邁進。
天氣寒冷也要與大家共同學習模仿的靜雙敬上2021.1.11
===================
二、樂心
本週主題《濟公師父與猩猩》
濟公師父/領導者/開創者/執行者
其實1個月的期限,是自己有思考過後的需求時間,但是否再執行的過程中,不論流言蜚短都能👉穩定自己的心情,按部就班的執行,執行過程中縱使被質疑,也要‘笑笑的應對’,甚至要做微調整👉以一週的觀察來斟酌是否需要增添些什麼,讓最終目的達到我們所需要。縱使被誤會,但...這不影響濟公師父個人的感受,我記得剛認識師尊時,曾經聽過一個故事(濟公師父讓人懷孕-忘記故事名稱)中間提及:很多事情不用想著立即去澄清,立刻想化解衝突,有時要等待時機。
———————————————
這個我突然有個想法,當兩條平行線無法共創共同的理念,只能放寬心‘持續做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些事情其中一條線不轉彎,就不易有交集點,但...縱使轉彎了,但另一方面如果想要繼續維持巧妙的距離關係,就也只能再慢慢等待時機!
———————————————
另外再這一則故事中,我看到的是👉學習模仿是一下子做得到的事情嗎(問號)猩猩也要透過學習模仿-喝酒10天,穿鞋15天😂(事情還是有分等級,因為難易度跟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同)
學會一個有耐心的個性,好好的學,認真的學,回去不管是做生意,或是做老師教導孩子,都需要耐心,懂得用心學習,自然就會有耐性。
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學習,就算知道要唸經、做好事、要有慈悲心,卻對自己沒有包容心,卻不能夠善待自己,這樣能夠改變人生嗎? (*)(這段是故事內容)
這段完全是👉就是回去做學習,從自己做起。透過每一次在廟裡的感受(人事物),聽到的故事去思考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思考面向?沒有對與錯,而是當下思考過後,哪個是最適合的決定,而這些決定既然是自行思考過後的,就不易產生怨(因為這是自己做的決定)在過程中再學習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善待自己給予自己時間去學習
👉善待自己去感受每個不同的故事,多方體驗思考過後的感受。
在廟裡雖然很常師尊問我們,都會一片空白(突然不知道要回答什麼,當作訓練自己的反應能力😄,在這裏都有學習思考不同面向的機會)
👉樂心 2021.01.12
===================
三、樂超
上禮拜六回到廟裡聽師尊濟世,師尊請樂才師兄講了猩猩與濟公師父的故事給我們聽,後續又有了靜觀師兄補充,讓我更能明白要如何去解讀師尊告訴我們的故事,開始試著去融入故事角色,以不同角色的觀點出發去看事情,才發現原來一則故事裡面傳遞的訊息這麼多,就看我們怎麼去發現,很感謝靜觀師兄的補充。
我從這則故事裡得到最多感受的事要「等待」和「以不同角度看一件事」,故事裡的濟公師父已經有說要給他30天的時間,在時間還沒到之前,村民就開始認為濟公師父在騙人,其實對濟公師父不公平,但卻又能夠理解村民的視角,當看到濟公師父做出了自己不能理解的舉動時,心中難免又會擔心是不是被騙,直到最後故事的結局才明白濟公師父的用意。
有件類似的事剛好最近也發生在我身上,我跟同事晚上外出找客戶談公事,因為同事和客戶原本就認識,一坐下後他們就開始點餐吃東西聊天,沒有意識到今天是要談公事,事情先後順序錯了,當下的我其實是不能理解而且帶有情緒的,但當下突然想到這則故事和感受,我看著同事用餐速度其實也不慢,我就心想:會不會他其實也知道要談公事,只是太餓了?今天他跟我說過他身體不太舒服,會不會這其實是他的第一餐?是不是因為客戶要點餐,他怕如果沒有一起點餐反而讓客戶覺得尷尬?當我這麼想完之後,心中突然開闊許多,後來開始談公事時也沒有被事件的情緒影響到,順利完成任務。
而在最後送走客戶,我私下問同事以上3個問題,結果答案幾乎正確,心中直覺太神奇了,「等待」看見事情的全貌,再下定論,「以不同角度看一件事」理解不同角色的視角,同時給自己機會學習,以上是樂超的學習與分享。
===================
四、靜顛
《本週主題》師尊的故事—濟公師父與猩猩
師尊點醒我們的事常會跳出我們有限的想像框框,因而對師尊產生OS,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就如同火烤椰子水一樣,當時競爭品牌非常多,市調數據也顯示主要集中在前幾名,再加上飲料界2-30年的幾位老前輩也斷定我撐不久。雖然當時忐忑不安(因為倉庫有滿滿的椰子水),但我知道師尊的教導必定有祂的道理,沒多久銷售很快衝到前幾名,跌破了這些前輩們的眼鏡,就一如師尊當初告訴我大膽備貨放心去衝。如果那時因為周遭條件而放棄,不但錯失好產品的機會,也沒辦法讓公司藉這機會因應銷售量突然大增所要培養的能力。
每一位作主的領導人要有承擔別人的批評及質疑的勇氣,因為唯有作主的人知道自己的佈局,知道自己需要等待的過程。在這過程當中就必需讓跟隨打拼的人給他們時間調整腳步、給他們觀念建立認主、給他們用心一起努力實現美好的目標。
師尊是廟裏我們的老闆,祂的佈局就像圍棋九段高手算到我們看不到的機會點,如果你也有懷疑人生的感覺,恭喜你,開始進入狀況了。如果你能突破改變所帶來的痛苦依照師尊指示的方向繼續邁進,那更要大大祝福離成功近了。
===================
五、靜甜
《本週主題》師尊的故事—貓頭鷹
跟隨師尊將近有10年了,但真正融入師尊精神卻是不到一年。是緣分不到還是自己愚鈍,我想應該是自己愚鈍。這幾年來心裡ㄧ直有堅定的想法;我是師尊的門生,可算是死忠的門生,有事情師尊一定會指點我。但最近才了解,自己沒有起動,師尊如何指點教導你。
拜讀貓頭鷹故事後,覺得跟師尊近期點我的問題有異曲同工之處。
1.表達要清楚,重點要明確。產品好要賣得出去才是重點,推廣業務更要勇敢的表明自己的訴求及合作方式。
2.學習角度:師尊教導要虛心、用心的傾聽,深入思考。
在商場上:要圓融、實在、要布局。這真的是我最為欠缺的,需好好用心體會師尊教導並加以運用在業務上。
在職場上:不擋人財路,對同仁要懂得略施小惠,需要有賞有罰,有威嚴而不是只有愛心。
在廟裏:師尊的教導用心思考,學習反觀自省、角色融入、明白別人的動機。
我深深覺得濟聖宮緣濟宮廟其實是「濟公EMBA」,除了有師兄姐可以相互學習模仿外,還有明師可以指點迷津及精準糾正錯誤。大家一起把握時間,起動自己配合師尊的腳步。不要像我一樣浪費了那麽多時間才發現寶就在身邊。以上跟大家共勉之,一起來學濟公道,推廣濟公道。
===================
六、樂可
《本週主題》師尊的故事—馬與驢
故事一:馬與驢都是主人的幫手,苦命的驢死了,驕傲的馬要背更多的東西包括驢,主人覺得原來馬可以做這麼多的事情,於是驢的工作都轉嫁到馬身上了。
故事二:馬通常載著高貴的東西,而驢載著日常貨物。在路上遇到了惡霸,馬堅持著要將貨物送達主人的使命必達因此慘遭毒手,驢子見苗頭不對馬上逃跑回到了主人家。
從馬與驢的故事中學習到了對主人的用心使命必達,但不需要固執要變巧,同事間需要愛心與互助才能工作愉快。人與人的相遇都是有緣分的,有緣成為主從關係,有緣成為同儕關係都要珍惜緣分與學習。每次師尊都很有耐心的提點自己職場上的應對進退,就像之前的工作剛開始我是一隻驕傲的馬,無預警的另一個同事突然就不來上班了,公司也因為種種的關係補人不順利,於是一個人要做兩個人的事情,與主管的關係也變的很微妙。於是我學習到了:
1. 認主:認主是從心底服從,尊敬主管,感謝他給我一份工作薪水,放下驕傲的馬的我執,放下自己太多的意見,老闆交辦的事項使命必達,不計對錯的做。
2. 動機清楚:回歸到事件的目的是什麼?我為何而做?當我們清楚動機的時候,那關於“我”的聲音便會減小而專注在解決事情本身。
3. 學習開口:對同事開口對老闆開口,開口不是將問題丟給別人,而是尋求解決的方式,開口的同時將動機放在事情本身而不是從我的角度出發去溝通。
4. 變巧:不要讓堅持變固執,而是給自己時間用心與觀念,讓堅持變成變巧,然後在每一個困難中時時股鼓勵自己,用濟公道的思維處理事情。
5. 共同興趣:同事間相處需時懷感恩相處之心,以濟公道觀念渲染身邊的人,大家得以有共同興趣共同語言,面對工作的挑戰必定可以互相協助。
感謝師尊的疼惜與教導,所教的道理讓人心服口服,將濟公道用在生活中工作中都是十分受用的,啟動自己之後明白動機,學會認主,學習開口與變巧,在默默實行的過程中,一點一滴都在累積著我們的善緣與思維,然後將濟公道的故事與道理分享給更多的人,讓大家都啟動自己。
===================
七、靜清
《本週主題》師尊的故事之和尚與老虎🐯
故事大意:
有個和尚決定到一個村莊修行,濟公師父告訴他去到哪裏絕對不能救任何人包含任何動物,如果你救了人或動物,日後你就必須知道如何自我忍耐。對和尚而言『我是修行的人,怎麼可能見死不救呢?』他一輩子的教育與訓練就是奉獻、捨身與救世的惻隱之心,他心裡還是堅持一定要拯救眾生⋯
有一天,濟公師父請和尚造一艘大船,並說明這艘船只能承載二十個人的船,這是為了日後可以救人。因和尚一顆善心,當然答應,他開始每一天認真的打造師父要的船,經過一年之後,這一艘船終於完成了,有一天,颱風來襲,強勁的風雨導致山洪爆發,大水從山上沖刷下來,和尚趕忙開船,並且呼喚村民們上船避難,但是村子裡有三十人,遠超出了船能負荷的人數***這船原本只能載二十個人***他想起了師父交代他不可救人的事,但是急難之際,他沒有選擇,也沒有時間多想,還是盡力把所有的村民都救上船,這時船上有二十九人,因為人數過多,這艘船在大雨中搖搖晃晃,勉強的航行著。
走著走著,和尚看到河中的浮木上趴著一隻老虎,他忘了師父說不可以救動物的交代,他毅然決然跳入河中,把老虎救上了船,船上的村民們看到老虎感到害怕,而老虎也是同樣害怕,牠緊繃的憤怒吼叫著,不讓眾人靠近牠。等到和尚從老虎身後爬上船的時候,老虎驚恐之餘,竟然轉身就一口咬下了和尚的一隻臂膀,和尚痛得暈了過去,往後一仰就摔入了河中,眾人這時一擁而上,合力把老虎推下了船,但也只能遠遠的看著湍急的河水,把和尚和老虎捲入了河中的漩渦⋯⋯
聽了這故事讓我想起在生活中總是有些朋友老是抱怨生活有多苦、工作不順啊、家庭不和諧⋯等眾多問題,總是會忍不住給個建議可以怎麼做,但往往做了效果還沒達到,又開始抱怨,都是誰誰誰叫我這樣做的⋯早知道就不要聽他的⋯,哎呀!原本想幫他一把的確變成是我的問題。其實(或許)對方只是想找個可以抱怨傾聽的對象而已,說完就沒事了,也有可能是習慣這樣的生活方式並沒有想要改變什麼,覺得改變不了了。
所以,現在我也學聰明了,別讓自己也陷入他人的故事裡,傾聽完也要了解對方的動機,只是單純的抱怨呢還是想尋求問題找方法解決,如果只是單純抱怨就聽聽就好也不用給建議,順著他也不會與對方對立,如果是有想要改變調整現況的才會提供意見。
===================
八、樂水
《本週主題》師尊的故事—和尚救老虎,卻遭反咬
一開始拿到濟公禪緣時,翻開沒多久,最開頭的這個故事就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因為剛好前一陣子在工作上遇到一個滿大的困難與挫折,即便我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已走出那個低谷,但潛意識裡卻還沒跳脫憤怒、沮喪、不甘等負面情緒,一個人的時候就容易會被負面情緒所壟罩。所幸還有樂本與家人的支持、鼓勵,所以能盡可能靜下心把當下工作做到位,但實際上我知道自己每天都很痛苦,對於別人的建言,也只是左耳進、右耳出,無法跳脫負面情緒。
然而,在看到這故事時,我不禁冒出一陣冷汗,試想我自己是不是那咬了和尚的老虎(剛好我也屬虎@@),我們在痛苦的時候,反而很容易傷害到最想幫助我們、最愛我們的人。這個故事啟發了我一定要學習怎麼放下這些糾結、這些自責,專注於當下的生活才是正道,也因此讓我更饒有興味地將整本書細細品完,真的很感恩 師尊與師兄姐們的分享與開導,也感恩 靜觀師兄將這些啟發人心的智慧錄集成冊,讓更多人能學習師尊的智慧與恩澤。
以上分享 : )
===================
九、樂研
《學習週報 -放下的故事 》
學習的濟公道的時間沒有很久,最近也因缺人而一直加班無法去濟世同樂,但真的很喜歡聽師尊說故事,即使同樣的故事每次看都有不同的體會,這次迷上"放下的故事" 因為分了七部(像在追劇一樣),每一部有各自表達的含義和重點,但總歸還是回到師尊一直在告訴我們的「給 無所求」「做 就對了」,濟公師父從故事一開始失去了酒壺、佛珠…到最後只剩一條內褲,看似一直失去,實則是在因緣佈局,故事中的濟公師父並沒有用法力去拿回失去的東西,也沒有用法力懲罰員外或廚師,反而促成一段佳緣,真的很精采,完美呈現「濟公活佛沈移人世間,佛法人性中,不以眾人現」的意境。
但又不僅讓我思考「給」該怎麼給,要給什麼,這時又想到師尊說的「做 就對了」,當自己遲疑時可能就往往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在職場上一直覺得自己在給耐心,面對太后級和皇上大老爺層級的病人,總耐著性子與之周旋,但每次結果都是自己內傷慘重,很不開心,還要看著老闆與主管上演"甄嬛傳",現在瞭解除了給耐心也該給"更多"同理心,學會一笑置之,真的不要太在意別人說的話,然後把"甄嬛傳"當成繁忙工作中的小娛樂小確幸,雖然師尊說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但這是真的><),就當是追劇好了(到底是多愛追),以前的我有點嫉惡如仇,覺得你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你,對看不慣不喜歡的人,我不太干涉也不太幫忙,也曾幫她們取名"老屁股學姐"、"腦筋轉不過來學姐",但學濟公道後,盡量讓自己不對立,不比較,也的確發現她們沒有那麼糟,這是我的給自己,自己對他們改變態度想法後,發現她們態度也改變了,覺得開心也感動 ;在家庭上面對小人們與先生也一直覺得自己很有耐心,可是後來才發現是大大不足,在與先生的溝通上我應該要更直接且更有耐心,讓他知道我的想法和感受,而小人們我一直給不夠時間所以導致耐心也有限,這方面我還在努力調整中,希望自己和小人們能越來越好,現在就是每天努力啟動自己,讓自己開心🤘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