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道學習週報20210102
主題:善待自己
===================
一、樂海
最近「海安二人組」週末活動很多, 12月可能都會缺席到廟充電的機會,但一月一定會抽空去參加,就先用週報來彌補一下。
如何善待自己?如果把自己分為「肉體的自己」和「精神的自己」,我認為要先把前者善待好,有健康的身體才有一切。
1、善待「肉體的自己」:我認為要做好兩件事,第一個就是要先吃的健康(統一也許不一定所有產品都健康,例如麥香紅茶很甜,但至少食品安全都是有把關的),一個月前也在廟裡跟甜姐結緣,開始天天喝龜鹿二仙高粱酒,感覺睡眠品質變好,而且上班元氣滿滿,58養生蛋也是一樣;第二個就是要保持多運動,像我現在已接近50歲,還是每週至少跟「肖年ㄟ」打三天籃球,公司每年的健康檢查報告,我幾乎都沒有任何紅字。因此「健康飲食」和「維持運動」是善待「肉體的自己」最好的方式。
2、善待「精神的自己」:唯一的方法就是接觸正能量的人,雖然我一個月平均來廟一次,但每次來到廟都充滿電才回家,因為這裡的每個師兄和師姐,都充滿了正能量。師尊的幾次提點,讓我先改變了我自己,我告訴自己在公開的會議絕對不能生氣,即使遇到理念不同的人,也會用建議的委婉口吻先「給觀念」,然後持續的不厭其煩的「給用心」,如果還是改變不了他,就繼續用「熱情」和「愛心」來給予正面的回應,相信繼續「給時間」,不久的將來還是有機會改變的。來廟之前,常常把高階交辦的事情傳達下去,但只要不配合的人,我就會用負面情緒來面對,所以越搞越差,現在改用正能量先改變自己,反而慢慢地也開始感染正能量給自己的部屬及夥伴。所以善待「精神的自己」,不二法門就是天天正能量、用正能量來解決事情,沒電的時候就到廟充電。
以上心得分享,第一次搶頭香,也充滿了正能量。
===================
二、 樂學
給無所求 從”善待自己”開始…為什麼付出給予之前要先善待自己?
記得蘇東坡有個有趣的小故事是這麼說的:「蘇東坡某天與好友佛印在切磋鬥智,蘇軾問:大師你看我坐在這像什麼?佛印回:像一尊佛!!蘇軾相當驕傲得意~並回覆:但是我看你像一坨大便!!! 原蘇軾以為這回鬥贏佛印了,沒想到佛印卻面帶微笑緩緩地的說道:我心中有佛所以我所見之物都是佛,而你心中是大便,所以看別人也是大便……。」
回到現實世界,我們常常看待一件事或對待他人時所做的反應,往往也是受我們的內心思想所影響:常常算計別人的人,也總是覺得別人口蜜腹劍;常常忌妒別人的人,也總是覺得別人在說自己壞話,常常自私自利的人,也總是覺得別人想佔他便宜……等。反之,內心善良的人,總是覺得社會充滿了愛;樂於助人的人,總是覺得人與人之間情同手足,心性樂觀的人,也總是覺得凡事充滿了希望…
因為你給予了自己什麼,那麼你看到的世界就會是什麼!!!所以要先懂得善待自己,給自己歡樂/笑容/空間…你的世界就會充滿了陽光與喜悅!善待自己之後才有積極正面的能量去善待別人~
學自己一直以來也有個習慣,每當遭遇一些挫敗或沮喪時,常常會找時機暫時跳脫當下負面情緒與環境,去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先讓自己的心先滿足安頓好後,再回到問題當下,往往就會有不同的心態與能量去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
三、靜清
以前的我是個不會善待自己的人,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生氣,生悶氣,例如預定好時間要出門然後就有人拖拖拉拉的,我就會很不爽,所以開車的時候就會故意開很快(師尊說黑白撞),其實目的是要讓拖拖拉拉的那個人去感覺我要趕時間你坐車就無法享受舒適,但其實對方對這件事是沒有感覺的,反而讓人覺得我開車亂開、危險駕駛(其實我開車技術可好的呢!)
這樣的發洩情緒其實是傷害自己的身體,長時間累積鬱悶的狀態下開始氣不順、喘不過氣、呼吸不順暢、頭暈等症狀出現。記得有一次有一次半夜睡覺忽然呼吸困難(應該不是鬼壓床啦!)情急之下我想到師尊,立馬呼喊師尊救我,沒多久時間清醒了氣順了。此時,忽然發現我怎麼會這樣,如果我突然走了家裡老的小的該怎麼辦,此刻開始正視自己的健康狀況,要好好愛自己。
自從認識師尊 師尊一直提醒我要快樂(卡笑A啦!),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師尊一直要我快樂,快樂也是一種愛自己的表現,自己的傷心難過或許別人無法體會了解,但快樂是很容易感染給周遭的人,而且在快樂的當下鬱悶就會不見,氣也會順暢的,身體也越來越好,所以現在無時無刻隨時的提醒自己快樂嗎?剛跟人家聊天我心情好嗎?
如何可以讓自己開心呢?就如前面舉的例子,遇到會拖拖拉拉的人約定的時間就要提早5-10分鐘讓她拖拖拉拉就不會為了趕時間而生氣,反而提早到。心境改變了凡事都能開開心心🥰
===================
四、樂其
師尊
給了樂其二萬塊
要我去享受自己
拿著那2萬
我想了一個禮拜
還是想不出來要拿它做什麼
難怪
跟師尊說我對自己很好
師尊轉頭對我翻了白眼
我
我
我
一直以來的付出付出
沒有善待自己那顆心
失去了平衡陷入苦裡
我自己卻都沒有發現
第二個禮拜
師尊要我把錢花掉
去看電影去買衣服
拿去玩去享受自己
我當下想著
這麼簡單為什麼我做不到
看著每天的早安文晚安文
我發現我要改變的是思惟
去做 啟動自己要真的去做
我拿著錢去了陶板浴
躺在那裡感受大爆汗
想起以前每個禮拜飛韓國
零下十幾度大雪紛飛忘記帶雨傘
看到汗蒸幕的幸福
身邊阿珠媽的聲音就像天籟一般
提醒自己我還活著
我拿著錢走進了健身房
先從慢速開始感受跑步
雖然跑完後頭是暈暈的
但我又開始跑步運動了
走進烤箱
迎面的大姐大聲喊著我
你你你怎麼這麼久沒來
我我我
盯著她光溜溜的身體
心裡是七上八下的想
原來大半年了還有人記得我呀
參加聖誕活動
在戶外跟著大家唱唱跳跳
看著小朋友那單純的笑容
逛著聖誕市集🎄
聽德國來的夫妻二人說著熱紅酒
買了一杯德國熱紅酒喝著回味著
是啊
我去過德國
回想起萊茵河畔那個帥哥
我拿起相機的當下拍了他
他也是拿起相機按了快門
我的照片有他
他的照片有我
因為他萊茵河浪漫了起來
我想起生活裡的小確幸🥰
有很多我忘記的美好
善待自己它不是口號
是心理滿足才有能力
帶給別人的幸福感
善待自己是第一步
現在回想
寫書法 把苦寫下來
把苦都留在了紙上
流汗排毒
把所有的毒素濕氣髒東西
身體的心理的全都排乾淨
走出家門
感受身邊人與人相處的美好
來到廟裡學習模仿充電滿滿
寫下分享
希望有人跟我一樣
我的文字可以陪伴
善待自己
要真正的去行動
要忘記過去
現在要做起
未來才能望起。
樂其啟動了
和大家分享善待自己的心路歷程
===================
五、樂樂
其實我出生在一個低收入的家庭,兄弟姐妹多,父母的負擔已經很大,很不幸的父親又在我高中的時候因為做人擔保人的緣故,因此欠下銀行龐大的債務,從此以後~高中畢業的我沒有辦法再就學~踏上了我漫長的還債之路⋯
在過去幾十年的歲月裡,生活中總是覺得看不到希望,總是有很多的埋怨,內心總是覺得為什麼自己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但還好爸媽還生給了我還算樂觀的個性,總是很努力的讓自己想開,重拾正能量再繼續打拼,但是時間久了⋯永遠被債務追著跑的日子還是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一度陷入了憂鬱⋯爾後咬著牙苦撐過來的日子,終於也慢慢改善了~但是自己的性格好像也就此已經定了型,已經習慣付出,但在心裡中有種就是在償還什麼的感覺,並不快樂⋯直到兩年前,自己真的覺得像是一個空蕩蕩的空殼,真的覺得好累好累,⋯幸運的我~此時內心起了一個念頭⋯就是我要改變自己,於是自己開始努力的把過去自己捨不得、想了很久的夢想實現,我開始跨出了自己內心的第一步,但是幅度其實不夠大⋯而生活就是這麼的處處充滿著轉機與驚奇!就在因緣際會下跟師尊結緣!
其實這段時間以來,因為師尊的話,我自己心裡才真正大大的改變了觀念,師尊一直跟我強調:如果我要做就不要埋怨、要不就不要做!要善待自己!對自己好!讓自己享受!我想說!師尊謝謝你!謝謝你教導給我的這一切~我正深切的在努力實踐,我也願意給自己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我最喜歡師尊常提醒的⋯
給時間,給自己時間去學習。
給觀念,給自己的思維有空間去接受新的觀念。
給用心,給自己有愛心耐和放心,去跟身邊的人好好相處。
給無所求,從善待自己開始。
我想~我一定可以做的到!現在的我要開始好好整理自己的心,也要努力的修理有點故障的身體零件🤣,有師尊在!我知道一切都會更好!!善待自己~我來了!
謝謝廟裏的每一位~謝謝你們都是我的貴人!😘
===================
六、靜麗
善待自己這句話,以前覺得自己做的超好,舉凡買的、吃的都不委屈自己,但事實上善待自己不單是外在的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內在,我問我自己,我真的有做到嗎?答案是:沒有!
不愛自己的人,無力愛別人!
過去的我活在別人的嘴巴跟期待中,在家庭、工作中努力想得到稱讚,像比賽一樣ㄧ定要拿到獎牌的概念是一樣的。
所以當我在前一段婚姻中遇到意見不同時,總是選擇不表達自己真正的情緒及想法,因為害怕衝突,即便內心有千百個聲音,最終選擇妥協。但身妥協了,心卻是極度不舒服。
每天總是不斷的在檢討自己:
今天某句話說的不好,太丟人了;今天怎麼把事情疏漏了,太笨了.......等等逼死自己最會的想法中,日積月累的責備自己,人怎能不生病呢?
因為師尊的教導,我得以重生。我相信我自己值得被愛(善待自己),我學習示弱並敞開心胸,相信這麼做會得到更多,也了解要設定界線(表達動機)勇敢說不,學習不拒別人於千里之外,不自責自己的過錯,當自己的啦啦隊
善待自己-我從不自責開始!
===================
七、禪樂
(本人的風格就是不寫則矣,一寫直接長篇小說。請大家搭配餐點或在廁所放空時閱讀~)
那天上班到一半,LINE突然跳出靜觀師兄的對話:「禪樂要不要分享一下善待自己的週報啊?」我當下心想:「OMG喔~我大概是最不善待自己的人了。」
原本想婉拒師兄,因為我覺得所謂的心得,應該是要對於這個主題有實踐了才來分享,師兄的一句話點醒了我:「因為這樣所以更要寫,寫了才知道怎麼做。」
究竟是真理還是我被話術了?不重要,總之觀師兄的熱情促成了這篇分享(連前言都廢話很多)
我的人生課題,是自信
因為身型的關係,在社會審美價值觀較單一的台灣,我的成長歷程不算順遂,我逼自己做到功課好脾氣好人人好,其實都是為了彌補外型非主流這個缺陷。高中懂化妝後我開始注重打扮,大學去了台北還因為同學都在討論醫美而一直很想花錢整形。研究所到了美國,發現自己在那邊不過就是普通人身材,加上美國人什麼不會最會「自信心吹捧」與提倡「消費主義」,更是砸了一堆錢在化妝品跟快時尚的衣服上。
我以為把外表弄得漂漂亮亮,多一點人喜歡,內心就能得到平靜與自信。
善待自己,從斷捨離開始
決定搬回台灣時,一夕間要處理掉不能帶回來的雜物。我花了三天時間清出5個大黑色垃圾袋的9成新衣服、2箱不要的雜物,還花錢請慈善中心來載這些東西。當時覺得「喵的,難怪人家說垃圾都是錢買來的。」
最後,我只有兩個大行李箱和6個紙箱回台灣(我朋友海運了20箱,他家人簽收時傻眼XD)後來,我又挑戰了一個人去歐洲流浪,就一個大背包、三套衣服、一雙鞋、相機手機、盥洗物等必需品。
我在擁有最少的東西時,得到了人生最精彩的回憶。
沒有多餘的衣服讓我煩惱打扮,沒有貴重物品讓我擔心被偷,每天就是盡情的探索生活。回家後,我一股腦栽進了「極簡生活」的世界裡。我上Youtube看別人的斷捨離故事,開始丟不需要的物品。
便宜流行的衣服的確可以讓我時時有不同的樣貌,但當穿上了自己都不覺得自在的衣服時,完全無法做自己。
現在很常被說「妳為什麼總是穿這幾件衣服,或風格都很類似啊?」因為我穿了覺得舒服啊!衣櫃裡的衣服少,但我再也不會像以前一樣覺得「為什麼衣櫥裡衣服這麼多我卻不知道要穿什麼!」。
不因過多身外之物產生不必要的煩惱與牽掛,就是善待自己。
不只是物品,人際也要斷捨離
我以前是臉書跟IG重度使用者,一定要知道身邊的人跟外界發生了什麼事,最好我還能多多留言互動(真的很怕missing out),現在臉書只用來管理公司的粉絲頁,連大學同學生完小孩一個月了都是去同學會才知道…IG上追蹤帳號從1000多刪到400、LINE好友只有180個。
以前總抱著「啊萬一誰要找我找不到怎麼辦?」的心情,但說真的LINE用了10年,那些不會聯絡的人就是不會聯絡。而真的想聯絡的人,費盡心思都會找到你。
像師尊說的:「多花時間在關心自己愛自己的人身上。」這些年我學著把一些對自己人生已經沒有貢獻的人、出現了只會影響情緒的人、提倡消費主義的公眾人物帳號都斷捨離掉。
練習生命中留下OQP,ONLY QUALITY PEOPLE(只有好品質的人),讓自己被好的能量環繞,就是善待自己。
善待自己,就是做好每個決定
要說我不善待自己嗎?也沒有啊。雖然物慾不高,但我的錢都花在美食上了,對自己可好呢!但這樣的善待自己,其實才不善待自己。因為我明明就不滿意自己的身形、所處的產業也需要我傳達健康的形象,但我總是,不夠自律,對自己太放鬆,最後就在罪惡感與享受之間痛苦。
有一句話說,自律是最高等級的自愛,真是說得太棒了。
或者,我太在意別人的情緒,別人的要求我都很難拒絕,最後委屈自己花時間去幫忙別人,搞得壓縮到自己的休息時間。甚至因為對自己的沒自信,而讓我沈迷於「被需要感」中,讓我一直透支自己的心力與精力去滿足別人的要求。
懂得分別慈悲與聰明選擇,就是善待自己。
如何做起
期許自己能做到上面說的三點:
(1)身外之物夠用就好
(2)只留下對生命有意義的人
(3)自律。
要新年了,想必也是免不了一場大掃除,而這次除了房間外,人際與心靈也都要來場大掃除。每天好好選擇食物、好好運動、好好睡覺、好好陪重要的人。
我想,把自己打理好了,人生課題也就會圓滿了吧?
===================
八、樂業
要善待自己,當然就要買賓士車囉~
講到這台賓士車之前,就得先講講我的上一台車,那是台冷媒已經漏光兩年,沒有冷氣可吹,前擋風玻璃從上到下一條大裂,後車廂也因為零件故障打不開,發生不少次夏天正午開車開到中暑,下雨天因為起霧,邊開車邊拿著抹布擦掉玻璃跟後照鏡上的霧氣的一台車。
到了假日,孩子想出去走走,我卻總有種莫名的疲憊,不太願意出門,不得已出發之後,孩子在車上吵,因為車裡總是又悶又熱,但即使如此,我仍沒有特別想換車的慾望。
但在參加了今年的賓士58車隊進香之後,我的想法改變了,開始很渴望能夠擁有一台賓士,希望跟大家能有共同的興趣。
當我把想買賓士的念頭戰戰兢兢告訴我的太太樂予後,她很支持我,甚至比我還認真的查資料,後續買車的流程也很順利,交車當天,我帶著母親、太太與小孩一起去牽車,開著賓士車回家的路上,母親說話了,她說:「現在的時局這麼不好,很多人工作都受到影響,你卻在這個時候買賓士車,不會太高調嗎?」
我沒有回答,過了一會,母親又接著說:「唉,想當年,你爸爸也是夢想著能買一台賓士……」
我的父親,從基層公務員做起,一路做到台北市政府一級主管,台北市長在議會質詢時,我的父親是市長身後備詢的幕僚之一,以父親的能力,買一台賓士應該不是難事,但可能就是沒有及時善待自己,父親在55歲不幸得了癌症,接著就是被調離主管職,被提前退休,長年臥床,最後到離開之前,都沒有開到他夢寐以求的賓士車。
所以我回答母親:「我知道現在時局不好,也知道老爸當年的夢想,所以我才覺得更應該現在就買台賓士帶您跟老婆小孩多出去走走。」
有了賓士車之後,我們家的情況改變了,每到假日,孩子更想出門走走,我也很期待全家出遊,孩子在車上雖然一樣的吵,但那是開心的吵,將善待自己的念頭付諸行動之後,讓全家人的感情更好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