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父教導:
『大師父很久沒有來到這裡,你們可能不記得大師父了,人啊,就像喝這一杯酒,一口喝下,感受都是暫時的,喝完之後,久了就會忘記這酒的香味。
如何之心在如何,人的一生只要重視一個字,就是"笑"而已。
但是記得,人在世上,這一顆心不可以做惡,要明白口意之緣,要修口,否則,你們以後就難再與師父見面。
無論什麼事情的感受,總是來來去去,不重視"求",也不重視"來",只重視"自然"。
自然之心一來,同心其來。』
修口,這口所說出的話語,如果帶著善意,則會帶來善緣,而懷著惡意,則會帶來惡緣,這就是口意之緣,我們的口如果不修,就會與師父漸行漸遠,
師父教導我們是無所求的給,不重視求那些名或是權、利,師父教我們重視的是自然的心,
何謂自然?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更進一步說,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就是天地萬物、日月星辰運轉循環的自然法則,是天地人之間相互共生,不會改變的規則,與人的感受無關,無論人的感受如何,自然有它的規律運轉,規律也是濟公禪師一空師父不斷為我們講經說道的中心精神。
明白了規律、道理,只要照著道理去做事,無所謂感受如何,想做就去做,不想做就不做,這就是自然。
有了自然之心,就與師父同心。
大師父說:
『日後師父會常有機會和你們見面,見到師父,你們會感受到不同的氣,佛中之氣,師父來自理天,不受三界所限。
然而,不管是修到什麼樣的境界,有人說要修得比天高、有人要修到與地齊,永遠都在求名利、總是在求別人的認同,在追求別人對你的尊重和敬重,但是師父要告訴你們,不要重視"求",以後只要一句話,"自然就好"。
想要做,你們就去做,不想做,就別做,如此而已,千萬不要"追求","追求"二字將會導致你們失去自己的方向。
追求,就是妄想,妄想,就是私心作祟,無法感受自然的心,所以,你們要知道,自我要如何看清自己。
所以,有些人沒有遇到師父,他不知道自己的心在哪裡,日後,你們要和師父見面,就看你們的緣份,要看你們的心在哪裡。
如果心是求名、權、利的人,如果是求妄想,求別人敬重的人,他就無緣見到師父。你們要自然,才會見得到師父,緣份如果到了,你們自然會遇到有緣的師父。
在面對失敗和困難的時候,如果你們無法修持自己的心,那就要忘記過去的自己,只能重新從腳底開始爬起,說到爬起,你們就是要全心奉獻付出,在社會上,如果你不能腳踏實地從根基開始一步步爬起,只想要追求名利和別人的敬重,那麼一切都是枉然。
說到濟公道,你們光是口頭一直說著濟公道是不夠的,你們要先問問自己,你們要修的道,你們要修的方向,你們要修的種種行為是什麼,不可陷入自己的妄想之中,一旦落入妄想,你們就會落入口舌是非。
在濟公禪師的思想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口",口如果能夠修持得好,心自然就會好,你們的個性自然就不會發脾氣,你們就會感受到師父的氣是如何的順,人生的氣就會順順利利,身心都會感到"輕鬆"。
這就是一個人的修為所在,如果你沒有辦法明白"輕鬆"的感受,那就不用談你是如何唸經、是如何燒香拜佛,你得要明白自己是來修"輕鬆"和"自然",要明白這樣的心態,這樣的修才有意義啊。』,記錄至此。
在修習濟公道之前,大師父點醒我們先問問自己,要修的方向是什麼,是為了"追求",還是為了"自然",能不能看清自我的妄想在哪裡,能不能放下妄想,能不能遠離口舌是非,能不能虔心修口。
從修口開始,修開口的一句話的動機,如果能夠遠離名、權、利的追求,就沒有比較是非,就沒有得失成敗,就沒有種種情緒,
如果能試著去修自己的口,試著在做起之過程中感受,或許,就能明白師父所說的"輕鬆"是什麼意思,當我們記著師父的教導,在一言一行之中做起,依著道理做起,久了就能自然做起,自然會與師父同心,
什麼是自然之心,什麼是輕鬆的感受,不妨自己去做看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