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者是地方上的民意代表,頭一次與他的父親前來與師父結緣,他的父親身體比較不好,走路不方便,師父寒暄幾句之後,就從一個故事開始說起:
『有一個人名叫世安,他很認真的為地方努力打拼,他幫助了許多地方上的村民解決困難,而他自己則是以種植劍蘭為工作,問題是,種植劍蘭的田園卻沒有一條路可以讓車子開進去,只能勉強地靠人力把蘭花運送出來,為了這個問題,他心裡相當的憂慮,念頭一轉,他想到可以開一條新路,這樣也是在造福鄉里。
這個時候,他遇到了濟公師父,師父告訴他,千萬別造這條路,如果你造了這一條路,就會如人說的,有功無賞,打破卻要賠啊。
但是世安說,他覺得自己是在做善事,他不害怕任何問題,因為開了這條路,對鄉里也是一件好事啊,
師父則是說:"人說有因必有果,這條路一旦開設,對於週邊的動物、生態一定會造成影響,將會影響村民打獵的生計,影響山豬或是兔子的收成,好吧,你就自己決定吧。"
世安雖然說是為了造福鄉里,但他也知道,自己是為了劍蘭的事業,最後還是建造了一條新的道路,果然不久,這些打獵維生的村民,就再也打不到獵物了,他們開始抱怨,這一條新路,和每日來來往往的運送車輛,嚇跑了他們的獵物。
這個時候,濟公師父又出現了,師父告訴世安說:"這條新路雖然造成了民怨,不要緊,只要你懂得補救,補救的方式很容易,就是在村莊的河邊種植一種特殊的藥草。",大牛就照著師父的話去做了,把村莊旁的河流上下游都種了許多的特殊藥草。
不種不打緊,種了藥草之後,馬上又有村民來向他抱怨,責怪他為什麼要在河邊種植藥草,說他種的那些藥草污染了河水,河水中的魚蝦螃蟹都沒有了,再加上鋪路引起的問題,村民對他的責怪一日比一日加深。
這個人也忍不住抱怨起濟公師父,為什麼要叫他種藥草,害他做得越多,被村民埋怨得越多,這件事就暫時過去了。
日子過了三年,村莊裡忽然發生了瘟疫,有許多的村民病倒無法工作,也有不少人因此病死,這個時候,濟公師父再次出現,師父告訴村民:"你們的病,只有大牛當初在河邊種的藥草才能夠治療,趕快去採來煮茶來喝,三天之後病痛就會好了。"
聽了濟公師父的話,村民紛紛照著去做,果然所有人的病好了,他們來到世安的家裡,讚揚世安是大善人,救了全村村民的性命,大牛這才明白了濟公師父當初的用意。』
說到了這裡,故事結束了,師父對信者說:
『你看,時間前後的因故與感受不同,前面是怨嘆,後面是感恩,這就是一種不同的感受。
所以,今天有一個人或許會埋怨濟公師父,但是到後來,他終將會感謝濟公師父,但是到那時,濟公師父就不一定找得到了。
人也是一樣的,埋怨只是一時,感恩也只是一時,人生種種感受也只是一時而已,所以你對自己只有一句話,有做到上與下的感受,能夠幫助人民的感受,這就是你轉化出心中快樂的方法。
年輕人啊,師父要告訴你的是,努力去做,你的人緣不會因為你的努力而變好,因為人緣並不是求來的,但是你要日積月累的樂心去做,自然就會得到你需要的人緣。』
如師父所說,別人對我們的抱怨和讚美感恩,都是短暫的,如果要追求那些感受,最終都會隨著時間消失而落空失望,所以,要放下那些追求,要學習自然的心,找到並且堅持自己的方向。
不要在意一時的感受,要能夠承受別人埋怨、指責的短暫感受,才能夠更加堅持自己,因為我們明白將來的成功,終會將功抵過。
講完故事,師父對信者的父親說:
『所以,你的身體健康,就要從自己心裡的快樂開始,雖然過去種種問題,也能夠一一化解,因為天地之間無年歲,天地之間無怨氣,只有樂氣,所以你的身體就要有樂氣之心,只要慢慢的這麼做起,就能夠恢復過去大家對你的尊重。
所以師父總是說,人要有自然心,你如果想要身體好,就要有自然心,師父今天要勸你的,是要你放開一切,給你的兒子不同的感受,你要重新開始,別人看到你,也會記得你曾經幫助他們的福德,放開心吧。
如果你能夠恢復自己的樂心,也會對兒子帶來幫助。』
師父繼續對信者說:
『師父送你幾句話,一要重霸氣,二要重口才,三要重殺氣,四要重人脈。
如果你想要更進一步,更上一層樓,就要好好思考這四句話,師父再送你籤詩吧:
鳥啼鹿角找蜜桃,手勢轉勢化燈明
磚窰出水心存補,一統家族出江山
你要好好努力啊,你父親心裡的遺憾就靠你去彌補了,彌補了遺憾,他就能夠快樂了,這故事裡雖然是說,人總是難免會有私心,人都會為了自己的感受做事,
但是,只要你能夠更加的轉化自己做事的方法,為人民造福,地方村民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感受了。』
信者點著頭說,他明白師父的意思了。
這時,師父對信者的父親說:
『師父說的故事只是為了趣味而已,如果聽不慣的話,就放一邊沒關係。』,信者的父親只是點點頭,沒有回答。
這一首籤詩的意思是說:
鳥兒啼叫著,提醒桃子成熟的時機已經來到,但是頭上的鹿角卻卡住樹枝,讓牠吃不到桃子, 就像是過往的種種包袱,阻礙了現在的道路。
所以要改變做事應對的方法,將過往的遺憾都轉化為福德與光明,
既然已經知道磚窰有了漏水的地方,就要抱著修補的心思,將漏洞一一彌補,
只要能夠持續的做下去,未來的家族事業,都能夠打下自己的一片江山。
後來與信者的聊天中,才知道他的父親也曾經擔任過地方的民意代表,他曾經為了自己村莊的爭取建設公共設施,而讓其他村的村民感到不滿,就好像故事中的世安一樣,
所以師父不斷的提醒信者,不管是埋怨或是感恩,人的感受都是一時的,只要提醒自己一句話,要做到上與下的感受,要做出幫助人民的感受,這就是他轉化出心中快樂的方法。
藉由這首詩,師父更提醒信者要調整做事的方法,要繼續堅持為別人造福,才好彌補以往曾留下的遺憾,只要能夠不斷的做起,最終能夠找回村民的信任與感恩。
師父總是說,濟公道講的是功過相抵,過去種種就要放下,就要看開,重要的是未來的前瞻,只要能夠努力做出不一樣的感受,讓自己找回樂心,終將能夠將功抵過,
所以,凡事不必責備自己、批評自己、對抗自己,放下過去的感受,把心思專注在當下的做起,設定自己的目標和方向,這樣才能有快樂的心情、做自己,一笑天地開,如此而已。
什麼是自然之心,如何能夠輕鬆的做自己,答案都已經藏在這一段的對話裡。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