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信者和他的主管一同來參與濟世,他與師父猜拳,贏得了一顆大白柚,師父這時問:
『哎呀,你贏了師父的柚子,但是你的主管輸了啊,這樣你會不會不好意思啊,該怎麼辦呢?』
者不好意思的回答:
『那下次他要是猜輸,我也跟著輸。』
師父說:
『不必,自己要爭取。』,信者抓了抓頭,有些不明白,
師父笑說:
『雖然師父說要注重倫理,但這時你並不是和主管比輸贏,而是人人都有機會和師父猜拳,所以自己的福氣自己爭取,你要明白自己的動機,不需要退縮。
對了,拿到柚子,就要很開心,師父給你的柚子,拿回去後記得供上不能吃啊。』,師父又開起玩笑了。
信者楞了一下,應了一聲好,師父笑說:
『別把上司說的每一句話,都一成不變的照著做,要懂得變巧啊。
師父說供上不能吃,只是要提醒你要知道倫理,就是敬重之心,當然不是真的不能吃啊,明白嗎?』
信者說:『好!要變巧。』
師父說:
『所以變巧很重要,要知道怎麼去舉一反三,別人才會喜歡你,上司才會器重你,才會把你放在身邊當左右手。
師父今天教你,不要因為別人一句話就退縮,這樣不對,要問問自己的動機,要知道在倫理之中,如何拿捏分寸,怎麼測量一個合適的距離,如何與主管保持一個適當距離。
對主管就是保持倫理,如果和主管走得太近時,當主管需要空間延攬更好的人才時,就會先把你調走,因為你知道太多的事情,尤其是你還沒有學會怎麼跟隨主管說話的時候,你說的話不順他的意,他早晚也會把你換掉。
所以人說,忠臣不二二心,奸臣不二二忠。
這就是說忠與奸之間,只有一線之隔,每個人都是各為其主,各為其事,師父的話說到這裡,去吧。』,對話記錄至此。
對於名權利的看空,是修心功課的第一步。
所謂的忠臣、奸臣,也是一種名,如果執著在自己要做個忠臣,或是害怕自己的作為會不會被別人看作奸臣的想法,反而要失去了自己的動機。
跳脫了忠、奸二字的限制,對於師父的最後兩句話,也許就能有了比較清楚的解讀:
忠臣不二二心:雖然人們以為忠臣都是不二心的,但是忠臣也是人,也有其他的心思要考慮,像是他的家人、像是自己在意的事、在意的人。
奸臣不二二忠:所謂的奸臣,並不只是有看似奸詐的一面,他也會有符合忠心的那一面,他也會選擇忠於家庭、忠於家人,當然更要忠於自己。
就如師父所說,人都是各為其主、各為其事。
每個人都有他的動機,在職場上當然要注重倫理,但是在倫理之外,要如何拿捏與主管之間的距離,如何不去擔心別人的觀感做事,如何看到主管的方向,如何在主管的一句話中,找到變巧應對的方法,要如何兼顧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都要先讓自己跳脫忠與奸的限制。
"下屬"只是自己的角色之一,最重要的事情,還是如何做自己,問問自己,動機在哪裡,要如何忠於自己的動機,如何跳脫既有的思考模式,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x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