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因為啟動而來的筆記。
● 榴槤與足球
一位師兄坐了下來,師父問:「一個人的頭如果被榴槤打到,或是被一顆足球打到,是哪一個比較痛?」
師兄想也不想的回答:「榴槤」
師父笑說:「不錯哦,確實聰明,其實是他的頭比較痛啦,榴槤怎麼會痛。
所以頭被榴槤和足球打到,是哪一個比較痛?」
師兄笑了笑說:「頭比較痛。」
師父說:「現在你知道這其中的邏輯清楚了,你也知道這其中的來來去去,為什麼每次都要選擇一條最差的路呢?為什麼不能與人協調呢?人與人之間,只要有一份熱情、感情,不管什麼事情,都可以說得開,何必一定要把話說成難聽的感受呢?為何呢?
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有人說:『萬一人情留了一線,別人卻不給我看見呢?那我還要留人情給他嗎?』,我們可以看見自己,看自己那些快樂的時刻啊,你們為什麼總是在意別人說的話語,別人說的話語真有那麼重要嗎?
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你想要什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去執行什麼,那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不管是榴槤打到頭、足球打到頭,痛的其實是自己的頭,只是我們太過關注那些傷害我們的事物,卻忘了這身體才是真正需要照顧的地方。
就像眼睛看到別人輕蔑的表情、耳朵聽見別人一句傷人的話,眼睛和耳朵會痛嗎?其實不會,問題不在於別人是如何表情、如何說話,問題是在自己的心,不斷糾結別人的表情、說話,常常是自己在虐待自己,因為還沒學會如何善待自己,所以人與人之間總是對立,所以恩怨是非難斷,因果也難斷。
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忠於自己,執行自己的動機,感受就會完全不同,不去在意別人的一言一情,才能夠留下人情。
要記得,真正痛的,是頭啊。
● 一言一行,都有教導
「來來來,你過來。」,師父這時忽然指著兩排座位後的一位門生,要他走到前面來,於是門生試著穿過座位區,想要直接走到師父面前。
師父說:「沒禮貌,重來,從座位的出口繞過來。」,門生於是重新走了一遍,師父這才點點頭讓他回去。
師父於是對師兄說:「你看,這就叫做交情,人與人之間如果沒有交情,那就是刁難,如果是有交情的人,那個人怎麼走都可以啦。
聽懂了嗎?師父不是故意刁難他,而是在教你們,什麼叫做人情世事,有交情,什麼都好說,沒有交情,什麼都不用說,聽故事吧。」
師父總是用真實的情境演出,傳達他要教導的觀念,被點到的門生也只是配合演戲,不需要在意。
● 濟公騎馬
師父說:「有一匹馬,遊街經過了好幾萬人的群眾,看到民眾們一個一個都對著牠跪拜著,這匹馬覺得自己神氣得不得了。
原來啊,在馬的背上坐了一位濟公師父,濟公師父是當地眾人的信仰,這一天濟公師父說要騎馬遊街,所以有信仰的人們都拜了起來。
這匹馬兒卻是心裡越想越得意,牠想:『哇,大家都在拜我,別的馬兒會有多麼羨慕我呢?我要享受這一刻眾人膜拜的感受。』於是牠站住不動了,還在原地嘶叫了起來,得意的不得了。
這個時候,就要唱那首『可愛的馬』了啊。」
我們趕緊打開手機,播放了那首歌,唱沒幾句,師父就喊停了。
師父說:「融入角色,好好的聽這首歌的感受。
回到故事,這匹馬站在原地,享受著讓大家敬仰的感覺,牠足足停了三分鐘都沒有移動,遊街的隊伍也已經塞了好遠,牠的主人終於忍不住,用力朝著牠的頭上打了下去,『你為什麼不走?整條路都因為你而塞住不能動了!!』
馬兒這才回到現實:『原來我只是一隻禽獸,我擋住了整條路,原來大家拜的是我背上的師父,而不是拜我啊。』,牠的心情從雲端掉入了谷底,後來,這匹馬兒就這麼憂鬱而死。
在不曾感受到得意之前,牠不知道那種感受是什麼,但是明白了那種感受之後,無法承受失去的痛苦,牠才會這麼憂鬱而死。
如果牠懂得自己的榮耀,是因為載了濟公師父,牠的價值本來就是載人,卻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敬仰膜拜,牠的心態就會不一樣,無論別人怎麼講,牠也會覺得自己很棒,每天都會過得快樂,遇到事情就知道要挺身而出的感覺。
這兩種心性,就是本身想法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別,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一種心性是把自己的快樂,寄托在別人的敬仰、尊重之上,所以心情起伏,總是在得與失之間為難了自己。
一種心性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自己的價值、榮耀之上,所以自我熱情,無得也無失,無來也無去,人生就是快樂自己。
善待了自己的心,才有足夠的快樂去善待別人,去面對別人的陰晴不定,不會輕易的與人對立,因為別人也有他的不得已,這就是為什麼師父要唱那首『可愛的馬』。
● 可愛的馬
歌詞是這麼寫的:『
作陣也已經五年,今日也著愛分開,
手摸著心愛的馬呦,不覺珠淚滴,
啊~可愛的馬呀,不敢想起你,
可愛的馬呀,不通心傷悲,
啊~不通心傷悲
阮也猶原不甘離開,心頭像針在刺,
彼日也伴阮跑過,對面彼平小山侖,
想起來像在面前,引人心憂悶,
啊,可愛的馬呀,時常甲溫順,
可愛的馬呀,時常思念阮,啊,時常思念阮,
原諒我是為著生活 賣你來換飯吞,
日頭也將近落西,不甘也著放伊去,
依賴著新的主人,不通心傷悲,
啊、可愛的馬啊,乖乖聽人嘴,
可愛的馬啊,不通流珠淚,
啊,不通流珠淚,
你若有聽人教示,人會來疼惜你』
主人把馬兒賣掉了,不知情的外人會不會可憐這匹馬兒的處境呢?會不會批評這主人的狠心呢?
融入角色,仔細體會歌詞的意境,有沒有感受到馬兒的傷心,有沒有體會主人的不捨心情呢?
每一個人的背後,都有他的故事,都有他的為難之處,要批評別人容易,失去口德也容易,關於別人,我們其實有著太多的不知道,莫要一開口就失了福德,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善待自己吧,莫用別人的一言一行為難自己,就像濟公師父騎的馬,牠的價值就是載人,不需要濟公師父的光環,更不需要人們崇拜牠,牠只要做自己的道理,做自己的價值,就能夠快樂自己。
● 一把米的看法
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師父再三的提到這一句話,莫要一句話打翻了交情。
門生問:「萬一我留了人情,別人卻不領情呢?」
師父說:「人們總是說著別人、別人,說實話,別人領情或不領情重要嗎?
不重要啊,最重要是你自己本身的看法,融入故事的角色裡,你是那匹馬呢?還是那個主人?或是濟公師父呢?
有一個人非常的優秀,很多人誇獎他:『哇,你好厲害,真是天生聰明,日後做生意一定會成功。』,但是奇怪的是,也有人跟他說:『哎呀,你怎麼那麼笨,這樣去做生意一定會失敗的啦。』,有人說好話,也有人說不好的話,在聽過許多人的話語之後,他不知道該要聽誰的話。
『我到底是優秀?還是笨呢?難道我真的是個傻瓜嗎?』,於是他去找了濟公師父開示。
濟公師父說:『為何呢?你為何要聽別人所言呢?為什麼要受別人言語的影響呢?』
他說:『我本來也不想聽別人說些什麼,但是聽久之後,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好是壞了。』
濟公師父拿出了一把米,說:『你看,這一把米看起來毫不起眼,這把米要是被家庭主婦拿去,就是煮成一碗飯而已。
對於農夫來說,它就價值一文錢罷了,但是如果被商人拿去做成餅乾,它價值三文錢,要是拿去做成了醋,它價值五文錢,要是拿去做成味素,它的價值變成八文錢,如果拿去做成酒,它的價值就會變成了三十文錢。
你覺得這把米有價值嗎?
如果沒有被人拿去利用,它就只是一把普通的米,頂多一碗飯的價值而已,要如何看見米的好處呢?就要有人把它拿去做成醋、做成酒,看你自己的想法。
所以無論什麼人,無論什麼好或壞,也是需要貴人如何給他牽成,怎麼給他加料,就像拿米釀酒的時候,就一定會成功嗎?
釀酒的時候,是要加蜂蜜,還是要加蜜蜂進去呢?加了蜜蜂進去,它的身體會腐化,這酒一定是釀不好的,當然要加蜂蜜啊,所以說到加料,一定要加好的東西進去,人生這把米才會變好,人本來就像米一樣的潔白,一切就看你是如何加料,如何使用它。』
這其中的真理,就是為了告訴你們一句話,當你們為了別人的一句話,讓你們無法了解自己的時候,讓你們不了解生活的時候,你們都是想著別人說些什麼、做些什麼,你們永遠都無法快樂,永遠都是藉口,永遠不知道自己是好是壞,你們也得不到貴人,因為貴人要拿你去做醋、做酒的時候,你們總是拒絕。」
米就是米,沒有什麼好壞的分別,一把米的價值,決定於他是如何的被人善用。
人也像這把米,無好也無壞,一切就是看我們是如何創造『被人善用』的價值,看我們是如何為自己加料,如果加上了情緒、加上了蜜蜂針刺般的說話方法,這酒就要釀壞了,不如好好的善待自己的心,放下對立的心情,就能重新開始認識自己,選擇自己。
不是強迫自己屈服,而是自己做出選擇,甘願於選擇,因為明白價值,所以能夠承擔,因為明白價值不足,所以知道如何選擇拒絕,不在意別人的臉色、心情。
● 做自己的貴人
師父說:「所以一把米需要什麼呢?需要貴人,你們的貴人在哪裡?你們的貴人尤其是自己,自己就是最大的貴人,做自己的貴人,就能找回家庭的溫暖、親情的順從。
一個人會與別人對立的原因有三種,第一是看他不爽,二是別人不順從我,三是別人擋了我的路,十個霸道的人裡面,有八個都是要求別人順從他,如果別人不順從他,他就要翻臉。
當我們遇到這樣的人,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自己,我們就會像一座人體模特兒般的雕像,總是被別人任意調整成各種的姿勢,在雕像之中無法做出自己,沒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想要做自己不難,就要勇敢的表達自我動機,偏偏我們不敢說,因為我們還沒有開始練習表達、還沒有信心去表達動機,這是活在人世間的真實感受。」
所以我們需要『自我的啟動』,問問自己:「我要不要做自己,要不要開始練習表達」,只要開始有了練習表達的動機,我們就不會害怕說錯了話,而是給自己一份用心,不斷的練習、調整,一步一腳印的重新建立信心,找回自己的樂心。
因為我們知道,『缺點』並不是『污點』,不需要為了缺點而責怪自己,『缺點』就是『缺少』了一點什麼,所以才需要學習如何補上,用這樣的心好好的善待自己。
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快快樂樂的,我們不是一無所有,常常要想著如何給出去、如何感受,把那些嚴格要求我們的貴人,都當做是自己,把貴人當做是平常的一帖良藥。」
所以一個人究竟是優秀、或是愚笨呢?不管答案是什麼,無論別人怎麼講,那個答案都在講昨天的『我』。
先找到改變的動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和目標,只要今天有了啟動,開始給出行動、開始善待你自己,自然會漸漸改變想法、轉換情緒,於是我們的表情改變了、說話口氣改變了,我們的快樂也不一樣了,慢慢能夠學會了柔軟的身段,於是明天的我不再是昨天的我。
今天啟動了自己,接納自己缺少的點,虛心接受了別人的要求,就會成為明日『我』的貴人,明天的我將會感謝今天的自己。
● 選擇,這一帖良藥
師父說:「這帖良藥是什麼呢?就是聽,把別人的話語都聽進去,要開始轉念,不要一直在同一個情緒、念頭裡打轉。
不要總覺得是別人辜負了你,不可能每件事都是別人負了你,不要一直當個受害者,既然選擇學習道理,那就從『放下』開始做起,只要一個簡單的道理,就能夠解決問題。
別人如果罵了我們,怎麼辦?罵回來啊,如果考慮之後,你還是選擇不罵他,那你就要放下,因為這就是你的選擇,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要啟動這一個小小的道理,你就要試著跨越自己的情緒,轉變一個不同的看法,也許他就是我們未來的貴人啊。
修這個道,就要知道你們的動機在哪裡,凡事就是給出去,就是善待自己,也許日後我們還有需要別人幫忙、照顧的地方呢?」
做自己的選擇,既然選擇了打不還手,那就一併選擇心中的放下,放下一分怨氣、仇恨,就是為明天的自己積福,那便是善待了自己。
人情留下一線善念,日後好以善緣相見。
● 共同興趣的權威
師父說:「你們要開始建立自己的權威,權威是怎麼來的呢?
年輕時的權威,來自於『忠』,能夠做到了認主,能夠讓老闆覺得你認主,你在老闆面前的說話就會多了一分被信任的權威。
但是做老闆的人,他的權威有兩種,一種是威權的權威,一種是共同興趣的權威。
心懷威權的人,總是強勢待人,老想著如何糾正別人、教導別人,你們如果總是看不慣別人的錯誤,總是想要教導別人,你越是教導,這情勢就會越糟,自己也會更加的痛苦。
不要教導別人,你以為自己很用心,你以為自己是一片好心,你以為他什麼都不懂,你用居高臨下的態度去教他,他將會恨你一輩子。
也許你們有了地位、你們有了能力,也許你們能夠過得了別人那一關,但是你們卻過不了自己那一關,面對自己仍然有著痛苦的感受。
所以對於給,有時想要給,卻無法給,面對自己的怒氣、厭惡的心情,你不知道要從何處開始給起。
無所求的給,是不分對象的給,不會區分家人、敵人、朋友或是仇視、討厭的人,你們給出去,雖然他們不一定會還你,但是老天爺自然會給你一條路去選擇,當你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未來的那條路就會完全的不一樣。
你們來到這裡,師父就是點出你們的心態,但是無法點出你們的未來,因為未來是你們自己的選擇。
師父不是用神明的權威服人,師父就是一個共同興趣,人們只要講到神明就有真與假的煩惱,但是道理就是不會變的,師父不談什麼奇門遁甲,師父講的是道理,是如何啟動你們的思維,只要啟動了,你們未來的人生就會是美滿的,是有價值的。
放下,這人生就是快樂的,不必時時顧慮別人的看法,無論什麼時候要戴上什麼面具,就是順其自然,不必限制自己,不需要限制別人、更不用框住自己,再去聽一次老和尚和小和尚過河的故事吧。
人生沒有多久,要把握改變的時機,你們能夠活多久呢?心態要好,才能夠長命百歲啊,今天就開始轉變吧。」
真正的權威,是用共同興趣創造出來的影響力,是沒有對立、沒有情緒的一種心境,是打動人心的一種力量,那是不需要名與權就能展現的影響力,那是一種不同的堅強,圓滿了自己,沒有對立情緒的堅強。
雖然目前還做不到,卻可以從現在開始調整情緒,從下一次的開口開始調整心情,改變說話,開始做自己的貴人。
● 啟動自有善緣
這篇筆記,是緣於一位師兄的啟動,他在四個月前聽了馬的故事,一直不懂為什麼師父要唱那首可愛的馬,也不斷的找許多師兄師姐吃飯、討論,那時我也不明白,但是三個月後的某天早晨,他忽然聽見了這一首歌,他又想起了那個故事,於是他打了電話給我,我重新聽了錄音,這一次,因為我已經熟悉他的故事,所以我聽懂了:
濟公師父騎的那一匹馬,要看見自我價值,不要把價值寄託在別人的掌聲裡,要善待自己。
可愛的馬,不要怨恨主人的狠心,別人的心,不是我們能夠猜測的,一切不知道。
放下過去,就是放過自己,就能成為明日自己的貴人。
感謝師兄一個心念的啟動,啟動了這一篇筆記,讓我們共同有了學習,也許你會因此有了新的啟動,也許我會因此有了新的快樂,這就是我們濟公道的快樂心情,這也是我們的權威,讓自己知道,我有快樂的權力,我有放下的權力。
啟動自己的心,心外自有善緣。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