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故事:馬群中的驢子

● 故事:馬群中的驢子
師父說:
「有一隻驢子,因為自小就受到主人的疼愛,就讓牠每天都和馬群生活在一起,馬群如果走了五百里,這隻驢也跟著走五百里,如果馬群走千里,驢子也跟著走千里。
馬怎麼叫,驢也跟著怎麼叫,在一起久了,這隻驢子的毛髮也越來越像一匹馬,因為物以類聚嘛,所以你們跟著師父學久了,會不會像師父一樣呢?
覺得會跟師父像的舉手。」
應該當場所有的人都舉起了手。
師父哈哈一笑說:
「真的喔,大家都會像師父啊,所以,要加~油。」,大家都聽明白了,都哈哈大笑著去打賞了。
師父說:
「這隻驢子長得越來越像馬,叫聲也像馬,漸漸的這隻驢子就覺得自己是一匹馬了。
有一天,馬群要離開了,要跟驢子分開,驢子只好回到驢群之中生活,驢群走五百里,牠也走五百里,一開始牠還是認為自己是馬,一樣學著馬的叫聲,但是日子久了,牠的習性跟驢子越來越像,牠的毛也恢復了驢子的模樣,最後,牠就是這樣的終老一生。」
身邊的人們,會影響我們的思維,如果身邊的人不談是非,自然的,我們也會遠離是非,我們也會習慣抵抗心裡那些計較是非的想法,習慣那樣單純的快樂。
這就是我們在濟聖宮緣濟公廟裡的感受,每次濟世大家來到廟裡,只有聽到笑聲,沒有聽過吵架的聲音,但是,當我們回到生活之中,還能不能夠守住那樣的單純呢?
◎ 師父的心
師父說:
「這個故事就是說,物以類聚,你們如果不珍惜你們現在擁有的一切,有一天你們離開了濟聖宮緣濟公廟,你們去到別處修行,你們沒有了這裡的快樂,沒有像師父教導的感受,你們最後也會這樣終老一生啊。
雖然你們在這裡受到師父的欺凌、打壓 ….」,大家聽到這句話,都會心的一笑。
師父說:
「但是你們學到了師父的道理,學濟公道的人,就是物以類聚,你們就要學師父的口氣,就要為自己加油,要融入自己的角色。
融入自己角色的時候,我們要想,就算我們是驢子也不要緊,我們雖然本身條件不好,但是我們在馬群之中學會之後,雖然環境要讓我們回歸驢子群中,我們也要保持我們以前學習到的東西,繼續保持我們做為馬的感覺,
雖然我們是驢子,我們也要用馬的叫聲,用馬的感受來影響這群驢子,而不是讓這群驢子來影響你們。
你們是學濟公道的人,你們還有一個師父每天給你們欺壓、打壓,還要你們打賞,是不是很可憐啊?」
師父常常設計一些情境,讓我們自己明白道理,有時會很痛,有時會很苦,有時甚至會懷疑的問自己一句話:「我真的有那麼差嗎?」,這是不是很苦呢?
其實苦的,是不明白師父疼惜的心情,
如果明白,心情就會轉為感恩與樂心,因為接受了教導之後,受益的人還是自己,就會明白師父的愛惜、疼惜與愛心。
師父說:
「經過濟公道的磨鍊,你們雖然受到師父的打壓、欺凌,但是你們明白了師父的用心,所以你們對待別人,就是一種愛惜、疼惜與愛心,
為什麼呢?
因為濟公道就是沒有比較,濟公道就是樂心看事情,所以你們是用你們的成就去做事情,用你們的內涵,用你們的根基所做出來的口德,用這樣的心去交陪,去建立對人生的看法。」
濟聖宮緣濟公廟是什麼?
濟聖宮緣濟公廟就是學習模仿的地方,因為有濟公師父生動有趣的教導,靈活應對的說話,每一次的濟世都是快樂的學習經驗,來到這裡就是學會笑聲,學會打開心情,學習師父的道理。
當我們回到各自的士農工商生活時,我們能不能繼續保持師父教我們的心情呢?能不能夠用笑容面對別人的打壓和欺凌呢?能不能學習師父的輕鬆說話,輕鬆的面對呢?
就像師父說的,要為自己加油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進香活動心得分享整理

濟聖宮緣濟公廟,2020年九月十九日門生進香的感想心得整理如下。 (1) 葉鐏銥 活動後分享一下感受:在高速公路看到賓士五八車牌車隊就非常感覺親切,尤其左邊綁的紅條子更加熱情,油門不知不覺一直踩下去,內心一直嗨起來,等到清醒的時候速度已經到了170,測速器也一直響已經超速了已經超速了,耳朵有聽到但是心未執行降低踩油門的速度,不知道過得定點的測速照相機,是否留下深刻印象,萬能師尊是否讓測速照相機能夠忘了我們的車速, 感謝我們的委員會這些委員認真的策劃細心的規劃,主委和羽副主委悟國帶領的靜子和靜紅安排車子的乘客人員和桌次安排非常辛苦謝謝您們,主持大哥安排晚餐菜色還有康樂打擊樂團辛苦了, 熱情來參與共同興趣的門生有你們的參與感受大家的熱情,最後也謝謝最疼愛我們的師尊提供每次戶外參與的活動的贊助經費,讓我更多的休閒娛樂結合家庭的活動, 這次參香活動,濟聖宮緣濟公廟讓我感到與師父在一起出門光榮尊貴! (2) 悟靈機 以前進香,濟公禪師的佛扇,有時候會因某因緣而斷扇,但是............................. 這次進香非比尋常,氣勢磅礴,瑞氣千條,有一尊濟公禪師,剛出廟門,扇子就被弄斷,扇子斷掉,這情形不是沒發生過! 住持我有恃無恐,馬上將扇子換新,會發生總是有原因,早在我預料之中,真是神算。(可是人算不如天算) 全程在歡樂參香順利下,回駕。 進喔!進喔!進喔!門生很嗨的喊著。 神尊一尊一尊由門生手中接龍似的回歸原位。 突然,有一尊神尊扇子斷了,怎麼又是同一尊,扇子早上才換新,下午回廟,新的不是變舊,而是變短,因為又斷掉了。 斷一次也就算了,居然同一尊,佛扇連斷兩次。 更神奇,突然,又有一尊報到,無ㄧ不成二,扇子也斷了。 害我頭直搖,像似要降駕的樣子,無奈,莫非是天意。 但是,想到師尊教我們濟公道,就是不怪東怪西,事情發生了,就要面對問題,去解決問題,所以啦,在午夜時分,獨自的我,趕快替兩尊濟公禪師裝上新的佛扇。 功德圓滿。 附記:那尊濟公禪師以前有斷扇紀錄,連同進香當天,總共斷了4次,可能祂不愛木頭製的,所以這次改換金屬製的佛扇。 (3) 靜顛 在進香活動前聯絡這三間廟的主委時,每一家都會告訴我他們知道是「那一間賓士車隊的廟」,儼然「賓士車隊的廟」已經成為我們廟的稱呼了。 這次的車隊數量又比上次多出2倍以上,人數也是倍數成長,在葉董的帶領與靜羽的細心規劃下

濟公解心

師父說: 『人要知道修口的重要性,要去做,千萬不要口出狂言,不要口出惡言。 面對工作上惡劣的環境,種種讓人煩心的事情,要感謝這個工作、感謝這個環境給我們機會修口,要時時記得修自己的口,遇到事情時不要情緒失控,不要出口傷人。 如果還沒有學會修心,就要知道如何"解心",如何讓自己的心能夠解套、能夠放鬆。想要解心,就是要修自己的心性,就要知道什麼是"行為",以及"人為"。 "人為",就代表你讀過的書,肚子裡的學問,整體表現在外的智慧,這智慧就叫做"人為"。 "行為",就是你所做一切的結果,行為會影響未來你要做的一切事情。 人為與行為,就是你們要學會的分別,才有正確的心態。 舉個例子,與很多朋友一起去吃飯是件快樂的事情,就要營造那個愉快的氣氛、感受,不要因為一點不如意就說出破壞氣氛的話。好像師兄師姐們一同來到廟裡,既然有機會相聚,就是要同樂,那就保持著這個想法,就是人為。 你們為什麼要來和師父說話?就是為了用心、為了用智慧學習如何看自己,修自己的心性,修自己的人為和行為,行為就是結果,而人為是可以被改變的。 所以師父總是在教導你們的人為,就是為了改變你們的行為,所以先要有快樂的想法,你的行為就會完全不同了。』 人說"事在人為",我們學習模仿,提升了智慧之後,表現出來的智慧也就不同,行為也會不一樣,原本受到執著綁住的心,就有可能解套,就是師父說的 ” 解心 ” 。 師父說: 『說到個人的行為,你們的"心性"和"人為"如果沒有修到位,你們就沒有辦法擁有足夠的熱誠。 心看智慧,智慧看心, 這就是說,心是看著智慧啟動行為,而智慧也照看著心的安定,但是要如何保持這智慧的"人為"可以不斷的照看著你的心呢?就是要有足夠的熱誠。 師父說的三個階段:心、智慧,與熱誠。 你的熱誠如果不斷,你的智慧就能夠時時看到你的心在哪裡,看到自己的欠缺在哪裡,這就是熱誠的重要所在。 有了熱誠,就能夠克服情緒、習性、和自己的個性,行為也就不同,就是在這樣的思維之中,轉變你們的心態。』 熱誠推動了智慧與心,師父說,心、智慧、熱誠三者相互輔助,幫助我們修了"人為",然後改善了我們的行為,熱誠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師父說: 『對人生不可以失望,對於人生,你可以暫時的忘起

濟公道的經濟養生道德

人生每一天辛苦的工作為的是什麼呢?面對工作,又要如何才能保有鬥志,並且 快樂地 面對生活呢? 師父問門生: 『 在 濟公道 之中,有 三大根本:經濟、養生、道德,你認為哪一個比較好呢?』 門生回答:『養生是基本,有了身體健康才能拼經濟啊。』 師父搖了搖頭說: 『如果你沒有賺到錢,你要如何養活自己?如果養活有困難的話,就更別談到養生,如果你沒有賺到錢, 又 要如何談道德呢? 好比說, 師父問你,如果一個產品原本是賣五元,但是這個產品現在缺貨,大家都在搶購,而你剛好 需要賺 錢,所以你把價格拉高到了一百塊,這樣符合道德嗎?』 門生想了想,心裡有些猶豫。 師父於是接著說: 『這就是師父說的,先要有經濟,才會有道德,在經濟的"利益"之中,沒有道德的分別。 只要我們沒有刻意欺騙別人,經濟 也 只是市場機制的運作,在商言商,市場機制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在貨源不足時,價格抬高,而庫存過多時,我們也必須降價求售,這都是做生意的基本原則,自己也要明白甘願 ,所以這時就不需要考慮道德 , 因為 市場行情時時都在改變,要懂得變通,要知道如何靈活調整方法,才能夠應對時時改變的局勢。 做人也是一樣,如果一個人欺騙、胡鬧,那就失去了道德的分別,在社會上,就要知道你是如何與朋友相處,要知道你自己的感受,要思考如何在生活之中做到道德的分別,要知道如何符合道德,也要知道哪些行為是違背道德的,只做你自己該做的事情。』 在 經濟之中,賣賣雙方本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商品價格的調整與 道德 無關 ,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要適時分別經濟與道德的不同 。 師父說: 『有的時候,你雖然明知 做生意的 願打願挨,卻又覺得自己做錯 了 事情,這個時候,你只是需要學習 與 分別 經濟和道德的不同 ,你心裡就不會困惑,你就能夠快樂了。 就像 是 每 一 天領公司薪水,就是快快樂樂去工作,該做什麼就去做,該承擔就承擔,不需要一直擔心下屬有沒有認真做事,不需要在無謂的擔心之上,浪費了自己的青春,也浪費別人的時間, 人生,就要有鬥志,如果失去了鬥志,如果不能滿足自己,遇到逆境和困難的時候,這個人就要失敗,所以你要滿足自己,要找到自己的鬥志,每一天就是讓自己充滿開心的感受。你的心情雖然有改善,但是每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