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濟公師父要過年
大年初一,眾門生都來到廟裡向師父拜年,師父於是應景,說了一個過年時濟公師父的故事。
◎ 土地公廟前
師父說:
「你們來到廟裡,一定要知道什麼叫做奉獻付出,一個人如果總是在計較心和比較心之中打轉,這個人終究難有成就。
因為一間廟的開銷,都是用在眾人身上,至於廟裡的每一個人是不是要捐獻,那都是自悟自來,不需要別人去勉強,如果在經濟上有困難,那麼來到廟裡出人出力,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不需要跟別人比較。
如果只因為自己沒有錢捐獻,捐的金額比不上別人,就不想來廟裡,這樣的想法,最後都無法有所成就。
就像今天大年初一,你們來到這裡,有包紅包給師父也好,沒有包紅包也好,就是大家一起過年的快樂感受而已,來聽濟公師父過年的故事吧。
說到濟公師父啊,在過年的除夕那一天,一個人無依無靠的,濟公師父自言自語的說:『別人都說過年人團圓,但是濟公師父我是要去哪裡跟誰團圓呢?』
如果說要去寺廟,感覺又不是太好,因為別人不會接受濟公師父的風格,找了幾個地方,濟公師父最後決定去找他的好朋友土地公,來到一間普通的土地公廟,坐在廟前準備跟土地公一起過年。
這時,剛好有一對夫妻帶著孩子來到廟裡,其中的少婦看到濟公師父,好心的問:『師父啊,您怎麼會一個人來到這裡,大過年的,怎麼沒有留在廟裡過年啊?』
濟公師父口氣有些無奈的說:『唉,說到寺廟,師父是沒辦法去啦,還是來跟土地公一起過年就好了。』
少婦說:『不然這樣好了,我這裡有一盤雞肉,就留在這裡,讓您跟土地公一起享用吧。』
這位少婦的無心之意,送了這隻雞給濟公師父,濟公師父會不會感恩呢?
你們記得,濟公師父做的事情,從來不是為了感恩。
濟公師父這時說:『哎呀,妳送這隻雞,看起來是用水煮的,水煮的不好吃,師父喜歡的是紅燒雞呀。』
如果是你們聽了濟公師父的回答,你們會怎麼反應啊?送了一隻雞給別人吃,竟然還被別人嫌,你們的心情會是如何呢?
這位少婦還是好聲好氣的說:『師父啊,不然您初二再來這裡吧,我再幫您準備一隻燒雞。』
濟公師父聽了非常開心:『好啊,等妳喔。』
這時一旁有個孩子在放鞭炮,過年嘛,濟公師父說:『是誰在放炮啊?嚇了師父一大跳。』
一看是那個小孩子在放炮,濟公師父就輕手輕腳的走過去,拿了一串鞭炮,掛在孩子的背後,然後點著了鞭炮,這孩子被鞭炮炸得哭爹喊娘,哭聲連連。
孩子的父親聽到了哭聲,趕緊跑了出來,弄清了事情經過,他大罵道:『這位師父啊,你怎麼可以這樣欺負我兒子啊,還居然拿鞭炮炸他。』
濟公師父若無其事的說:『誰讓他沒事放鞭炮,嚇了我一大跳,我拿鞭炮炸他也是剛好而已啦。
既然是你的兒子,你也要好好的教他,不要讓他亂放鞭炮,嚇到別人啊。』
這位父親非常的生氣,幾乎想要動手打濟公師父,原來他就是剛剛那位少婦的丈夫,少婦這時趕緊跑來打圓場,
她說:『真是不好意思,嚇到師父了。
兒子啊,別怕別怕。』,少婦一邊道歉,一邊耐心的安撫孩子。
丈夫大怒的說:『叫他不要怕就沒事了嗎?他可是被鞭炮炸到了啊。』
少婦說:『哎呀,沒關係啦,這也是孩子先嚇到師父的啊,師父也不是故意的。』,抱了抱孩子,就趕緊拉著生氣的丈夫走到一旁,還不忘向濟公師父再賠個不是。
夫妻兩人走到一旁之後,少婦就提到了初二要煮一隻燒雞給濟公師父的事情,如果你們是這個做丈夫的,你們會不會生氣啊?
好好的一隻白斬雞不吃,還要挑紅燒的,而且還放鞭炮欺負他的兒子,這個濟公師父怎麼可以這樣啊?你們說他會不會阻擋少婦煮紅燒雞啊?
哎,氣歸氣,但是這做丈夫的是個很疼老婆的人,所以只是默默的不說話。
就在這時,不遠處的濟公師父正吃著白斬雞,吃著吃著,忽然很不高興的大罵:『哎!這雞肉怎麼難吃啊!!』,大老遠都能聽見濟公師父怒罵的聲音,越罵還越大聲。
丈夫聽到了,簡直要氣瘋了,少婦趕緊安慰說:『沒關係啦,不要跟師父計較,師父獨自一個人在土地公廟過年,也是有他的可憐之處,心裡一定有些創傷,我們就慈悲一點吧。』
一旁又有其他的村民來拜拜,好心的分了一些水果給濟公師父,濟公師父卻用帶點嫌棄的口吻說:『這麼差的水果,我才不吃。』
奇怪啊,今天這個濟公師父怎麼這麼奇怪,看到什麼就嫌什麼啊。」
如果我們是這位做先生的,我們會不會一樣生氣呢?我們是不是曾經在心裡吶喊過:"為什麼別人的行為這麼誇張?為什麼做得出這種事情??"
想一想那樣氣憤的心情,是不是曾經出現在生活之中?
請記得這個感受,跟著故事往下走。
師父說:
「又有一位村民,放了一份粿,要請濟公師父吃,濟公師父又嫌了:『粿??那是你們一般人吃的,師父是出家人,不能吃粿,出家人吃粿,就過不了關了。』,
【註:粿,台語發音跟"過"相同。】
這個濟公師父好像是專程來鬧的,但是他一邊吃著雞肉,桌上也是滿滿的食物,又有水果,又有年糕。
這時有個流浪漢,手上提著別人給他的五顆粽子來到這裡,想要拿來敬拜土地公。
如果你們是這個流浪漢,你們會把粽子分給師父嗎?
當然不會啊,濟公師父看到流浪漢就喊道:『喂~同鄉的啊,師父這裡有兩隻雞腿,跟你換兩顆粽子啦。
光是吃雞腿太無趣,師父這裡還有一壺酒,也跟你換一顆粽子,吃雞腿配酒才好吃啊,加上水果,再跟你換一顆粽子啦。』,流浪漢很高興的答應了,於是給了濟公師父四顆粽子。
拿了四顆粽子還不夠,濟公師父又說:『師父再拿這裡的粿跟你換最後那顆粽子啦。』
流浪漢搖搖頭,想要留一顆粽子自己嚐嚐味道,濟公師父說:『哎呀,你吃了粽子,等一下會像粽子一樣被別人包起來,過年就要吃粿,你才會過這個年關啦。』
聽濟公師父這麼一說,流浪漢終於把最後一顆粽子給了濟公師父,換了桌上的粿。
濟公師父於是拿著五顆粽子,離開了土地公廟,為什麼濟公師父要把滿桌的菜都換了粽子呢?等等就知道了。」
少婦的善心是自然的,善心就是善心,不會因為結果而改變,明白自己善的動機,就不會為了別人的一句話而改變最初的心情。
為什麼濟公師父都要嫌棄別人送的東西呢?甚至故意欺負那個孩子呢?我們是用什麼心情在面對生活中類似的情境呢?會不會情緒爆發?
濟公師父讓乞丐吃了粿,為的是讓乞丐可以過關,這一個小小細節,點明了濟公師父的動機,再讓我們繼續往下看吧。
◎ 五顆粽子
「濟公師父搖啊晃啊,來到了樂道的家,敲了敲門,於是樂道開了門:『師父啊,您是來化緣的嗎?』
濟公師父說:『不是化緣啦,是來送這顆粽子給你,讓你過年包中啦,你過年做什麼事情都順順利利的啦,想什麼就有什麼啊。』
樂道聽到包中,心裡真是萬般開心,所以他會拿什麼東西給濟公師父啊?
所以你會準備什麼給濟公師父啊?」,師父走到樂道面前,低頭問著樂道,大家笑了起來
樂道想也不想:「當然是現金啊,打賞!」,話說完就直奔打賞箱,一路伴隨著掌聲而去,
師父哈哈一笑說:
「所以,樂道就包了好大一包的紅包給濟公師父,濟公師父就說了一句:『阿彌陀佛~。』
濟公師父只有看到紅包,才會阿彌陀佛啊,哈哈~。
濟公師父繼續走著,『叩叩叩!』,濟公師父敲了門,門內傳來對一對老夫妻的聲音
。
『是誰啊?有什麼事啊?』
『啊!是不是兒子回來團圓了啊?』
老先生開了門一看是濟公師父,有些落寞的說:『唉,原來是師父啊,我還以為是兒子回來了。』
濟公師父遞上一顆粽子,『這顆粽子送給你們,雖然兒子沒有回來陪伴你們,但是看看你們桌上滿滿的菜餚,兒子的心意也到了,這樣就好了,別傷心啊。
你們看這顆粽子,外面的米飯包著裡面的餡,你們的兒子就像這粒粒分明的米飯,那是粒粒皆辛苦啊,放開心吧。』,老人家聽了師父的話,心裡感受到一些安慰,也包了一個紅包給濟公師父。
記得,如果老人家因為孩子無法回來過年,就要這樣安慰他們,孩子孝順的心意有盡到就好,就像粽子裡的米飯一樣,孩子在外地打拼也是粒粒皆辛苦啊。
濟公師父繼續往下走,聽到一對夫妻正在家裡吵架,於是上前去敲門,門開了之後,濟公師父說:『師父聽到你們在吵架,所以想要送你們一顆粽子,希望你們吃了這粒粽子,能夠化解你們口中的傷人之氣。
就讓師父用這粒粽子,跟你們換一團和氣吧。』,這對夫妻於是謝謝濟公師父,也給師父包了一個大紅包,濟公師父又往下一個地方出發。
『叩叩叩!』,這次開了門,咦?濟公師父看到一大間的屋子裡子孫滿堂,子孫大概有二三十人,有人熱情的喊著:『師父啊,要不要來跟我們一起過年啊?』
為什麼他會說這句話呢?
那就是因為他們心裡歡喜,因為一家團圓,自然想把歡喜的心情也分享給別人。」
這是自然的,與慈悲心無關。
「濟公師父聽了,心裡也覺得歡喜,於是說:『師父這裡有一顆粽子,想要跟你們換子孫的延續,換一根青葱,讓你們的子孫個個聰明伶俐。』
這家的主人聽了好開心啊,他說:『謝謝師父,不用換了啦,這個大紅包給師父過個好年啦。』,濟公師父開心的離開。」
五顆粽子,送出了四顆,結緣了四戶人家,剩下最後一顆粽子,會送給誰呢?
◎ 冤家路窄
濟公師父繼續走著,來到一戶人家,『叩叩叩~!』,沒人應答。
連敲了兩次,終於有人來開門,是一個男人開的門,
『好啊!!又是你!可讓我等到你了,看我今天怎麼修理你!』,這個男人一看到濟公師父就火冒三丈,舉起手就要打濟公師父,原來正是土地公廟前那位先生啊。
濟公師父連忙喊道:『等一下!如果你真的要打我,你就先把這顆粽子吃了再說吧。』
男人楞了一下,摸摸肚子說:『好吧,剛好肚子餓了,我就先吃肉粽,等等再來修理你。』
剛咬一口粽子,濟公師父說了:『唉,咬一口肉粽,吃到裡面的肉,就要知道什麼是心頭的那一塊肉,那就是你的心肝寶貝。
那天師父在他的背後放鞭炮,其實是幫他改了運,要不然,這孩子只顧著玩鞭炮,最後是會摔到洞裡去的啊。』,
男人聽了一想,對啊,土地公廟旁是有一個深不見底的大洞,他說:『師父啊~~,你這麼說,真的是~~~
騙人的吧,話都是你自己講的。』,顯然他心裡的氣還沒消。
男人咬了第二口粽子,濟公師父說:『如果你不相信的話,初二就來土地公廟見真章吧。』,男人應了一聲好,初二一定去土地公廟找濟公師父。
男人咬了第三口粽子,濟公師父說:『欵~你老婆在叫你啊。』,趁男人回頭的時候,濟公師父趕緊溜之大吉啊。
當然要溜啊,不然要傻傻留在那裡挨打嗎?」
◎ 過年事事圓
「隔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濟公師父坐在土地公廟裡喝酒配三層肉,一邊與人化緣,如果看到濟公師父這樣喝酒吃肉,你們會跟師父化緣呢?當然不會,所以這一天濟公師父都沒有人與師父結緣。
到了大年初二這一天,這男人果然帶著一根棍子來到土地公廟,為什麼?因為濟公師父嫌白斬雞難吃、又用鞭炮作弄自己的心肝寶貝,準備來找濟公師父出氣。
少婦手上拿著紅燒雞,準備要送給濟公師父,他們的孩子遠遠看到濟公師父,卻是有點害怕,因為還記得上次被濟公師父欺負的經驗。
濟公師父倒是開朗的說:『哎呀,你們來了啊,紅燒雞先放桌上,我先走一步啊。』,看到男人的棍子,還是會怕的啊。
濟公師父轉身就跑,男人馬上追了上去,就在男人快要追上的時候,濟公師父忽然往下一摔,竟然掉進了那個大洞。
男人這時嚇了一大跳,他也沒注意到大洞原來就在這麼近的地方,他走上前慌張的喊著:『師父啊,您到哪裡去了,
天啊~~~,師父竟然被我逼得掉進大洞裡了,師父啊!!我不是真的要打你啊,只是想要嚇你一下而已。』,男人的口氣充滿了懊悔。
少婦也追了上來,她生氣的說:『你太過份了!你竟然把師父害死了!現在要怎麼辦啊??』,少婦幾乎要哭了出來,
男人這時才明白,濟公師父說的話都是真的,如果那天不是濟公師父的幫忙,他的兒子真的有可能會摔進洞裡。
就在這個時候,
『別叫了啦,師父在這裡,幸好這裡有個土階,才沒有掉下去,趕快用你手上的棍子把師父拉上去啦。』,原來濟公師父跳進了一個小小的山坳裡,可以讓濟公師父躲著,也沒讓男人看見。
男人趕緊把濟公師父拉了上來,他終於明白濟公師父的用心,至於為什麼濟公師父要救孩子呢?就是因為少婦對濟公師父無心的奉獻。
如果濟公師父不挑剔那隻白斬雞,少婦的家就不成家了,因為她將會失去她的兒子,
為什麼一定要讓少婦再奉獻一隻紅燒雞呢?
因為有了這隻紅燒雞,男人才會明白濟公師父的用意,日後對孩子才會用心教導,不至於溺愛孩子,這個家才會成為一個更好的家啊。
也因為這一次的經驗,男人明白了自己的衝動,差點鑄成了大錯,從此開始跟隨濟公師父修行、行善。
濟公師父很悠哉的吃著這隻紅燒雞,越吃越好吃,男人在一旁服侍著:『師父啊,這隻雞翅好吃啊,先吃雞翅吧,讓我幫師父剝雞腿肉,讓師父好入口….。』
為什麼這男人的轉變這麼大呢?因為一個人要是沒有經歷疼痛,就不會明白其中的感受。
這個少婦抱著一顆虔誠的心,她看到師父就知道要拜,所以她自然奉獻了一隻雞,也自然無心的救回了自己的兒子。
這個故事就在告訴你們,遇到濟公師父,就是自由自在,不需要想太多,自然的奉獻付出。
濟公師父做的一切,自有濟公師父的安排之心,一切都是有所安排啊。」
還記得男子最初的憤怒心情嗎?
我們在生活之中,常常有看不順眼的事情,大至國家大事,小至左鄰右舍的八卦消息,我們的衝動會讓我們失去了自己的口德,讓我們失去了善緣,這是我們要修心的功課。
相信濟公師父的安排之心,安心的跟隨,緣份自然有上天安排。
◎ 所謂天德
師父說:
「雖然,你們在這裡奉獻了許多的金錢與心力,你們得到了什麼?你們得到了做人處世的功夫,就像是你們對人說話的軟Q與堅強,這樣的功夫是你們用金錢買來的嗎?
當然不是。
這是用你們的功德心,把你們所做的功德換做天德的時候,自然得到的,這樣的功德是無上無量的,那並不是神佛給你們的,也不是上天賜給你們的。
所謂的天德,是自然的,無論你們走到哪裡,都是自然會有財氣、自然會有運氣,有求必應,這就叫做天德。
就好像故事裡的少婦,她自然的功德心,她的福氣也是自然而來的,她的家也因為她的功德心、因為濟公師父,自然有了改變。
所以,這就是完全不一樣的心態和感受,你們就要有不同的感覺。」
天德,是因為我們自然的做起,因為我們所有的學習、模仿、奉獻與付出。
如果說學習模仿是在增慧,那麼奉獻付出就是在添福,
因為有了慧,我們瞭解如何做福德,如何奉獻付出,如何選擇自己的慈悲心。
因為有了福,我們創造緣份修智慧,如何學習模仿,如何改變自己的心態與思維。
所以,濟公道的宗旨:學習、模仿、奉獻、付出,缺一不可,為的就是福與慧的並重與雙修,為的是完整自我的修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