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9的文章

自然做起的故事- 阿江篇 (1)

濟公師父說: 「話說上次濟公師父讓阿慶做了濟公廟的住持之後,交代了阿慶繼續建廟的工作之後,濟公師父再次踏上了旅程。」 ◎ 關於修道 濟公師父來到一個村莊,這裡有對兄弟,大哥叫阿翔,弟弟叫做阿江,阿江以前有見過濟公師父,他一看到濟公師父,就上前來喊道:『師父啊,你真的是濟公師父嗎?』 你們看到師父會怎麼喊啊?喊喊看。」 「師父啊~~」,大家一起喊著。 師父走到一位新進的門生面前: 「哎呀,叫師父要叫得有活力一點嘛,既然來學習,就要有活力啊,你就是太壓迫自己,你看看師父的這些門生,師父隨便點一個出來,說唱歌就能唱歌。」 話剛說完,師父就帶著大家用"舞女"的曲調唱了起來: 「打扮著"濟公"模樣,陪"信者"講來講去 … 」,「講來講去!」,氣氛真是熱鬧。 師父對門生說: 「你看,這就是濟公師父的感受,你們要學習融入這裡的氣氛,不要把修道當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修我們的濟公道就要自由自在,這顆心才能修得自在。 修道不只是靜坐、唸經,如果沒有修心,靜坐和唸經有用嗎? 有的人唸了經之後,唸得自己中氣十足,覺得自己功課做足了,比別人懂得多了,用這樣十足的中氣出去和別人吵架,拿道理去跟別人爭論,這樣有用嗎? 靜坐,如果不能安下心來靜坐,又要如何修道?」 唸經,是為了學習道理,唸經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習性,為了不受習性的控制,這就是唸經的動機。 用道理去改變自己的思維,用思維改變情緒和布局,然後靜坐才坐得住,不會受到情緒的干擾,有了穩定的中心思想,心才能夠穩住,我們的心才能夠在靜坐之中休息安養,這是靜坐的動機。 我們學習濟公道,要從明白動機開始,有了動機,才能夠自由自在,而不是任性的自由自在,所以我們不會因為唸經的中氣十足,而與別人吵架。 就像『孝子賣包子』的故事裡,濟公師父搶了孝子的包子,轉身就跑,如果是我們,我們允許自己這麼做嗎?當然辦不到,那是因為濟公師父明白自己的動機,是為了救孝子,因為明白動機,所以在故事裡總是自由自在的,逼著故事裡的人物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 就像是接下來濟公師父要說的故事啊。 ◎ 設計瞎子 濟公師父說: 「阿江很高興的歡迎濟公師父,就陪著濟公師父在村子裡四處走,來到橋頭,看到一個瞎子拿著一支拐杖"督督督

古佛之道●濟公道(二)(註解版本)

學習人生 (9) 濟公道,古佛的教導 濟公師父降駕後,要我們把辦事用的椅子搬開,並且在地上放一塊墊子,師父往墊子上一坐,就把鞋子脫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古佛來到 濟公師父靜靜的唸道: 「你修心,你修口,你不修心,你不修口,口心之一,不行之心。 你修口,我修心,你不修口,我也不修口, 我修心,你不修口,口心之一,不行之佛,佛心之來,口心之一啊。」,這熟悉的口音和話語,坐在地上的姿勢和神態,大家驚喜的發現,這是濟公古佛李修緣來到了。 濟公師父的教導,是修心不修口的,師父由心而發的教導,是為了點醒人們,話語常常不加修飾,明白的指出人的缺點,也可能顛顛笑笑,不依著一般的禮俗規範,卻隱含禪機,為的是讓人們自我參悟。 人們往往喜歡聽別人讚美、說好話,這時需要修心,才能夠虛心的接受濟公師父的點醒,然後需要修口,才能心口合一、言行合一,在每一天的做起之中,體會明白濟公師父的佛心感受。 古佛說: 「佛道之心,佛道之人,吾乃是西湖靈隱寺古佛李修緣是也。」,大家一同歡迎古佛降臨,古佛邀請大家一同坐下,雖然夜裡相當的冷,但是我們仍然感受到一股暖意環繞四週,是一股溫熱的氣。 古佛說: 「席地而坐,自然之道,自然就是濟公之道,佛心之來,心之道,氣之來,來心之心。 哎呀,吾還是希望自己輕輕鬆鬆做自己,不喜歡有束佛之心。」,一邊說一邊把兩隻襪子都脫了。 濟公道,就是自然的道,我們在學習濟公道的過程中,漸漸明白濟公師父的佛心,並且以佛心行道,我們有心來向濟公師父學習,濟公師父也讓我們體會到不一樣的氣與感受。 ◎ 濟公師父的佛心 古佛說: 「來跟我結緣之道,已經有好幾年了吧,今天難得之處,來跟大家說話說心。 最近有沒有修口啊? 看到吾,也要知道如何說話啊,你們想,師父覺得你們會發財嗎?發財之心、發財之意,自由自在。 你們修口,你們也要修心,不修口,那也要修德啊,修佛之心,修德之愛,愛之心,愛之信,明白之處,活意之來。」 面對每一天的日常生活,要有活意,充滿生機,帶著活跳跳的動機,引導心中的意念就在一個"修"字。 修心、修口、修德行,與人相處的一言一行,都要懷著愛心、耐心與熱情,就是在修一顆佛心啊。 古佛說: 「看到我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