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師父說: 「話說上次濟公師父讓阿慶做了濟公廟的住持之後,交代了阿慶繼續建廟的工作之後,濟公師父再次踏上了旅程。」 ◎ 關於修道 濟公師父來到一個村莊,這裡有對兄弟,大哥叫阿翔,弟弟叫做阿江,阿江以前有見過濟公師父,他一看到濟公師父,就上前來喊道:『師父啊,你真的是濟公師父嗎?』 你們看到師父會怎麼喊啊?喊喊看。」 「師父啊~~」,大家一起喊著。 師父走到一位新進的門生面前: 「哎呀,叫師父要叫得有活力一點嘛,既然來學習,就要有活力啊,你就是太壓迫自己,你看看師父的這些門生,師父隨便點一個出來,說唱歌就能唱歌。」 話剛說完,師父就帶著大家用"舞女"的曲調唱了起來: 「打扮著"濟公"模樣,陪"信者"講來講去 … 」,「講來講去!」,氣氛真是熱鬧。 師父對門生說: 「你看,這就是濟公師父的感受,你們要學習融入這裡的氣氛,不要把修道當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修我們的濟公道就要自由自在,這顆心才能修得自在。 修道不只是靜坐、唸經,如果沒有修心,靜坐和唸經有用嗎? 有的人唸了經之後,唸得自己中氣十足,覺得自己功課做足了,比別人懂得多了,用這樣十足的中氣出去和別人吵架,拿道理去跟別人爭論,這樣有用嗎? 靜坐,如果不能安下心來靜坐,又要如何修道?」 唸經,是為了學習道理,唸經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習性,為了不受習性的控制,這就是唸經的動機。 用道理去改變自己的思維,用思維改變情緒和布局,然後靜坐才坐得住,不會受到情緒的干擾,有了穩定的中心思想,心才能夠穩住,我們的心才能夠在靜坐之中休息安養,這是靜坐的動機。 我們學習濟公道,要從明白動機開始,有了動機,才能夠自由自在,而不是任性的自由自在,所以我們不會因為唸經的中氣十足,而與別人吵架。 就像『孝子賣包子』的故事裡,濟公師父搶了孝子的包子,轉身就跑,如果是我們,我們允許自己這麼做嗎?當然辦不到,那是因為濟公師父明白自己的動機,是為了救孝子,因為明白動機,所以在故事裡總是自由自在的,逼著故事裡的人物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 就像是接下來濟公師父要說的故事啊。 ◎ 設計瞎子 濟公師父說: 「阿江很高興的歡迎濟公師父,就陪著濟公師父在村子裡四處走,來到橋頭,看到一個瞎子拿著一支拐杖"督督督...
濟公禪師一空師父, 於古坑鄉的濟聖宮緣濟公廟定期降駕濟世,我們藉由這個部落格分享師父的濟世談話內容,希望能與有緣的人一同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