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濟世,對於不同的門生,濟公師父會給他們不同的教導,教導的內容可能是家庭、夫妻、親子關係,或是工作職場上要注意的問題,每個人要學習的題目都不一樣,但是在常年的觀察中,我發現師父對於每一個人,都有特定的教導過程,有時同一個問題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點醒,這是為了什麼呢?
年輕的門生坐下後,師父說:
『既然大老遠的來到了廟裡,就不要浪費了學習模仿的機會,我們的廟,是一個學習模仿的道場,所以你要融入自己學習的角色。
好好的靜下心來,聽聽師父對每個人說了些什麼話,看看這一齣濟世的戲是怎麼演的,看濟公師父是怎麼判斷人心、如何佈局說話,怎麼開導人世,這一齣戲是自然演給你們看的,為的是什麼呢?
是為了啟動、啟悟你的心態。
上一次師父告訴你,要你在旁邊聽師父濟世,比較容易聽到你需要的道理,這是因為在別人的人生之中,有更多讓我們參考和醒悟的地方,可以幫助我們改變心態、改變思想。
如果師父教你的第一步,你不開始做,師父就無法繼續下一步的教導。
為什麼有的門生,師父總是講著同一個問題,也是因為他的第一課還沒有啟動去做,他的心態沒有改變,就無法學習下一課的教導,如果你不啟動改變,學得再多也沒有辦法改變你的人生,去吧。』
年輕的門生退下後,下一位門生坐了下來。
師父說:
『師父教導你們,有時像是在拔你們身上的刺,可能會讓你們感到痛苦,但是師父希望你們轉換心態,不要因為痛苦而有怨氣,你們要虛心學習,才不會一直做個平凡之輩。
只要心態改變,人生就不一樣了。
雖然在家庭或工作上,會有許多讓我們情緒起伏的事,像是長輩說了什麼話,長官丟了什麼困難的任務給你,可能會讓我們感到生氣、緊張、恐懼失敗的情緒,這是每個人心裡都會有的糾結。
所以自己的態度要保持平靜,不管是在激情過後,或者是平淡過後,都要回歸自己的平凡之心,讓自己的心情歸零,對於明天的生活,對於自己的人生,還是要抱著熱忱和熱心,對於自己要抱著一個不一樣的期許。
所以師父常說,你們每一天都要跑步至少二十分鐘,用跑步來紓解自己的心情,把這件事當做每天一定要做的工作,只要自己有完成,就會為自己開心,每天都為今天完成的成就而感到高興,像是向父母請安、完成了長官交辦的事等等,這樣心裡才不會充滿了疲累的想法感受。
什麼是熱忱?看看師父每次濟世,要和你們這麼多的人說話教導,至少四五個小時以上不停的講話沒有休息,師父都還是一樣的熱度和熱情,一樣對你們熱心的教導,所以你們要體會師父的用心,不管師父如何教導,都要把心裡的怨氣排除,不要認為師父在找你們的麻煩。
以靜觀來說,師父不斷的調整他的思想、行為,也是為了讓他在工作上快樂、在家庭中快樂,如果沒有那一段指正的過程,他不會快樂,他還是會不斷重複以前的鬱悶、和家人生氣的過程。
他現在學會表達動機、學會調適心情,不會再像以前忍耐累積幾天的怒氣之後,一口氣爆發,反而讓衝突更加嚴重,對他的婚姻傷害更大,更重要的是,靜觀調整了心態,他願意接受師父的教導,讓過去的錯誤不會再重來。
所以不要想著自己的忙,不需要擔心明天還有多少的事要做,只要今天的工作完成,就為自己感到開心,這樣的人生就有意義,就能保持熱忱。
好像你們大老遠來到廟裡,路途雖然辛苦,但是只要想到師父的熱心,想到可以來廟裡看一齣濟世的戲,聽師父怎麼布局說話,聽一些不一樣的對話,從中參悟如何改變心態,你們的心情就會不一樣了,不會再受到別人的影響,有了自己的中心思想,就能夠真正的做自己。』
就像是一個人的骨折,如果在一開始骨頭沒有正確地接好的話,只能繼續忍受痛苦,如果想要改變現狀,就必須再打斷一次骨頭,才能重新用對的方式接續它,這樣的過程當然痛苦,但是就像台語說的,打斷手骨顛倒勇,這樣的痛苦是值得的。
所以,啟動自己去做,這就是學習模仿的第一課,感受師父教導我們的那份熱心,模仿這份熱心好接受教導,鼓舞自己學習的熱情,追求讓自己快樂的熱情,那就不會對師父的教導有怨了,如此才會有改變的契機。
更重要的是,做到第一課之後,才會有第二課。
只要自己能夠走過一次這樣的學習路程,就會明白,什麼是改變之後的樂心感受,師父常說要學習濟公師父的自由自在,什麼是自由自在?或許就在那些每一天的看開和做起,在自然而然的習慣之中。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