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的故事 我們是用什麼樣的角度在看事情呢?需要怎麼樣的看,才能看得清楚呢? 濟公師父講了一個小故事: 「一隻貓頭鷹,生了五個孩子,牠跟老鷹達成了協議,牠說:『我的孩子啊,好漂亮,好可愛啊,每一隻羽毛都好漂亮啊。』 老鷹說:『好,我以後一定不吃你的孩子。』 三天以後,老鷹飛過貓頭鷹的巢,看到五隻雛鳥,老鷹就很高興的把五隻雛鳥都給吃了。 這隻貓頭鷹剛好回來,牠很傷心的罵著老鷹說:『我們不是達成協議了,不可以吃我的孩子啊?』 你們知道老鷹怎麼回答嗎? 老鷹說:『你說你的孩子長得很可愛又很漂亮,可是這五隻既不可愛也不漂亮,一定就不是你說的那五隻了~~,所以我就吃掉了啊。』 那要怎麼辦啊?是貓頭鷹自己說孩子很漂亮的啊,這貓頭鷹應該要仔細的把孩子的模樣形容出來嘛,長什麼樣子,要一清二楚的講啊,不然被老鷹吃掉,這要怨誰呢?」 ◎ 表達的角度 有一個很有趣的心理測驗,讓我們舉起右手食指,在自己的額頭上畫一個大寫的 Q 。 畫好了嗎? 最後那一筆是畫在你的右眉,還是在左眉呢? 如果你畫在右眉,表示你這個字是寫給自己看的,如果畫在左眉,表示你是想著要寫給別人看的, 這就是表達角度的不同,我們是對著自己說,還是對著別人說話。 顯然我們寫給自己看的 Q 字,別人是看不懂的,就像貓頭鷹用自己的角度描述孩子,而老鷹可以選擇看懂,也可以假裝看不懂。 再進一步的說,當別人寫了一個 Q 字給我們看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明白對方的動機,就像老鷹答應了不吃貓頭鷹孩子,牠就真的不會吃嗎? 貓頭鷹要明白的是,吃是老鷹的本性,面對老鷹時,並沒有天真的本錢,牠應該把自己的孩子模樣,明白的、客觀的形容出來,然後取得有效的協議或合約。 在商場上面對競爭對手,就像是面對老鷹一樣,不能全然的放鬆、信任,內心時刻都要有無比的認真、謹慎,一刻都不能夠放鬆、天真,尤其是在財務、合約方面的事情,不然就會像貓頭鷹一樣失去了牠最愛的孩子。 在其他方面也是相同的。 ◎ 學習的角度 在面對濟公師父的時候,要明白面前的師父,是循循善誘的明師,要想到明師的動機就是教導。 師父講的每一句話、師父開的每一個玩笑,都可能有著師父特殊的用意,如果想要完全明白師父...
濟公禪師一空師父, 於古坑鄉的濟聖宮緣濟公廟定期降駕濟世,我們藉由這個部落格分享師父的濟世談話內容,希望能與有緣的人一同結緣。